(觀傳媒彰化新聞)【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睡覺也能洗腎,生活不被綁死!彰化埔心43歲黃姓女子,3個月前因劇烈頭暈就醫,意外確診末期腎臟病。改用腹膜透析後,她白天照常上班、生活節奏幾乎不受影響,「醒來就洗好腎,時間不會被吃掉!」

黃小姐回想,過去一年她經常頭暈、疲倦,偶爾還伴隨噁心。雖然醫師曾警告腎功能下降,但她因工作忙碌,加上童年罹患骨癌,對病痛抱持「能撐就撐」的心態,未持續追蹤。直到某天暈倒無法站立,家人急忙將她送到彰化醫院急診。
彰化醫院腎臟科醫師黃耀宣指出,黃小姐入院時腎絲球過濾率(GFR)僅剩2.3(正常值90–120),肌酸酐高達17.9 mg/dL(正常值小於1),確診為尿毒症,並經緊急血液透析穩定病情。由於她沒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常見腎病危險因子,醫師推測可能與早年骨癌治療相關。

「原本以為人生要被洗腎綁住,天天跑醫院,生活節奏全亂了。」黃小姐說。傳統血液透析需每週三次,每次四小時以上,加上交通時間,對上班族與家庭照顧者都造成很大負擔。
相比之下,腹膜透析讓患者在家就能完成治療。透過導管將透析液注入腹腔,再將藥水引流出來,腎臟功能由透析液代替完成清除毒素與多餘水分的工作。患者可自行安排時間,晚上睡覺時接上機器,早上醒來就完成洗腎,一個月回診一次即可。黃小姐說,「生活自主權回到自己手中,不再被時間綁架。」

彰化醫院已引進微創「床邊植管」,患者在門診即可完成導管植入,局部麻醉、超音波導引,導管藏於衣服下,外觀不明顯,對生活影響最小。衛福部彰化醫院副院長陳殷正指出,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均由健保給付,兩者在費用上無差別,提供患者更多彈性選擇。
黃耀宣補充,腹膜透析過去採用比例較低,多數人擔心自行操作出錯,但隨著微創植管技術普及及醫療團隊指導,越來越多壯年患者選擇在家治療,兼顧工作、家庭與健康。黃小姐也鼓勵同樣面對腎臟病的人:「發生了就接受,抱怨沒有用,生活還是要繼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