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亞洲貨幣市場波動加劇:如何從混亂中找到操作機會?

【觀傳媒編輯中心 / 綜合報導】美國近期加速推動對亞洲的關稅重塑工程,意圖重新調整全球供應鏈布局,這項政策預計將在 2026 年前逐步改寫國際貿易結構,也牽動亞洲貨幣的新一輪震盪。市場預估,過度依賴出口的亞洲經濟體將首當其衝,包括東北亞與部分東協國家勢必面臨訂單轉移、投資資金撤離等壓力,使其貨幣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維持相對弱勢。

亞洲貨幣市場波動加劇:如何從混亂中找到操作機會?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除了貿易格局變動,美國財政狀況同樣為全球金融市場投下變數。美國政府債務占 GDP 的比率已攀升至 125% 高位,促使中國延續減持美債的策略,日本則逆勢成為最大外部買家。這場外界稱之為「亞洲版債務攻防戰」的資金重配置過程,不僅牽動美元需求,也使亞洲各國央行在外匯儲備與美元部位的調整上更趨謹慎。各國因政策、資金流及經濟體質差異,貨幣走勢也將進一步分化。

在外部環境快速變動下,散戶該如何在波動中找到機會,而不是被市場情緒推著走?

投資名家康帝老師指出,2025 至 2026 年的外匯市場,將是一場典型的「政策主導行情」。投資者若想在混亂中保持勝率,應緊抓三大關鍵線索:

一、避開受關稅衝擊最深的貨幣

美國新一輪關稅將針對供應鏈依存度高的國家,相關國家貨幣可能因外需下降與資金轉向而承壓。康帝老師提醒,散戶不應在弱勢貨幣上「逆勢撿便宜」,因為政策影響具有長尾效應,一旦貶值趨勢確立,往往難在短期內止跌。

二、聚焦因債務配置變動而受益的強勢區域

在美債買家重新洗牌之下,部分貨幣反而有機會因資金回流而轉強。例如外匯儲備穩健、美元部位調整空間更大的經濟體,有望在資金避險與再平衡過程中脫穎而出。對散戶而言,追蹤各國央行政策方向、外債結構與美元需求變化,是判斷趨勢的必要功課。

三、以「事件驅動」作為短中期操作核心

從關稅公布、政策會議、財報季到地緣政治事件,都將成為推動匯率波段的引信。康帝老師建議,散戶應建立屬於自己的「事件日曆」,避免盲目持倉,並利用消息前後的波動尋找高勝率切入點,而非只依賴單純的技術指標。

康帝老師強調,外匯市場真正的贏家不是靠「猜方向」取勝,而是提前讀懂資金流向,順勢站在政策與大資金的同一邊。面對當前的劇烈波動,他建議投資人採取分批布局、降低槓桿、並以事件驅動策略為核心 的方式,才能在未來一年中保持穩定的操作節奏,在混亂中掌握屬於自己的勝率。

亞洲貨幣市場波動加劇:如何從混亂中找到操作機會?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圖表解讀》

指標越高→貨幣越容易受影響→波動加劇→需要更多風控。

指標越低→相對穩定→若波動擴大也較易吸引避險資金。

指標重點:不是漲跌預測,而是「脆弱度vs優勢」。

KD康帝老師波動指標:https://kdfx.me/Fi9kDD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