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邱嘉琪/嘉義報導】台灣目前因陷新冠肺炎疫情風暴,民眾日常生活驟變,工作受影響,加上關注每天相關訊息與數字,不免產生緊張焦慮,壓力大的情形,甚至出現頭暈、胸悶等身體不適,有時也會出現情緒,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建議,以「正念的態度」過生活,找回對自己、思緒、情緒及對生活的掌控,才能穩定平靜。
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師蔡宜潔指出,人類有功能絕頂的大腦,往往會自動去搜尋對自己有威脅的訊息,例如,哪裡又出現確診個案?社會資源是否不足?以便「避凶」、「生存」,這些都沒有錯,但卻也可能一直讓大腦思緒處於團團轉的疲憊狀態,且被緊張、害怕等負向情緒給淹沒。
蔡宜潔分享以「正念的態度」過生活,找回對自己、思緒、情緒、甚至是對生活的掌控,而非讓大腦多數時候浸泡在恐慌的訊息裡。
「覺察、接納、不追隨」
蔡宜潔指出,「覺察」自己的狀態是很重要的,當自己有任何的情緒或不舒服,可以緩緩閉上眼睛,搭配自然的深呼吸,問問自己怎麼了,試圖理解不舒服的症狀為何,或者是什麼樣的想法引發情緒;當釐清這一切,請「接納」處於現狀的自己會有這些症狀或想法,告訴自己沒關係,雖不太舒服,但不用特別去抗拒或壓抑,更不用延伸更多的想法想要去改變什麼,過程中,要是你覺察到聰明的大腦仍不時地運轉著其他的事,請溫柔而有耐心地將紛飛的思緒,運用專注力抓回到你的深呼吸,一次又一次的,溫柔地回到當下此時此刻。
「安心肯定、仁慈疼惜」
在呼吸的同時,如果還是覺得心煩意亂,你可以告訴自己「疫情下我努力了,此刻的我是安全的,我可以來照顧自己的身心」,一遍遍,溫柔、疼惜地告訴自己,並繼續深呼吸。
「有意識的正念生活」
蔡宜潔表示,生活中保有正念的態度需要自我提醒,這關乎到大腦前額葉的功能,是可以訓練的,不妨拿張紙,列下生活中你會從事的活動,可以是每天都會執行的事情,如洗澡、走路、下廚,也可以是讓你愉悅的興趣,像是園藝、瑜珈、畫畫等,每天撥點時間,挑選一到兩樣活動,感受當下五感帶給你的經驗,透過有意識的投入與執行,帶來新的體驗及滋養,試著找回生活的美好的寧靜。
《觀傳媒》提醒您:防範新冠肺炎,應使用肥皂勤洗手,搭乘大眾運輸或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務必戴上口罩!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主動通報,並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同時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也請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立即加入【觀傳媒】官方帳號http://lin.ee/q2kd3ut精彩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