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傳媒雲嘉南新聞)【記者洪佳伶/雲林報導】雲林科技大學智能地域研究中心USR計畫執行團隊以「從心靈遍路到智能觀光-雲林朝聖廊帶的地方設計:雲科大2025USR成果展」為題,在北港文化中心舉辦年度成果展。團隊成員包括雲科大創意生活設計系黃世輝、蔡旺晉、彭立勛教授;數位媒體系周玟慧教授;跨域整合學士學程尤宏章教授以及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王淑宜教授。他們帶領大學部與研究所學生,深入調查北港在地的宮廟文化與傳統藝術,並進行多元的轉譯設計。

周玟慧教授帶領學生踏查北港各文化節點,進行標示與影像記錄,規劃出四條遊玩小路供民眾參考。黃世輝教授團隊與北港角頭廟合作,探索更多宮廟工藝,製作介紹網頁、DM,以及義民廟建廟歷史繪本。蔡旺晉教授團隊則於今年參與北港真人藝閣遶境,以「八仙過海」為主題進行創新裝扮,並將近兩年參與活動的珍貴影像編輯成小書展出;同時也與北港資深文史工作者紀雅博老師合作,協助其手寫資料數位化與出版。

彭立勛教授團隊以北港文化元素延伸創意,帶領學生設計桌遊、鑰匙圈、集章卡及AR導覽APP。王淑宜教授團隊則聚焦平安符袋文化,訪談製作符袋的志工團體,深入理解平安符與符袋的意義,也看見志工日復一日為媽祖服務的虔誠。尤宏章教授團隊則將聖安宮窗格文化帶入北辰國小與南陽國小,透過孩子們的想像力與創意描繪,展現窗格所承載的祝福意象。

開幕當天,北港鎮公所、義民廟主委、文史工作者紀雅博老師及唯森紙藝卜雅涵老師等合作夥伴皆到場支持。開幕致詞時,公所主任吳秀萍表示:「展覽主題非常新穎,也很適合北港。北港擁有豐富的宗教與文化資產,透過計畫讓傳統與創新結合,並以數位化、文字化、影像化的方式保存,非常難得。」
紀雅博老師分享:「我退休後才較投入資料整理,多從書籍、耆老記憶與訪談中蒐集而來。並不是我特別厲害,而是希望這些口耳相傳的文化能被更多人看見。雲科大協助將手稿整理並數位化,讓原本靜態的資料被活化,未來有機會出版專書,讓北港擁有更完整的文化記錄。」
義民廟主委則表示:「黃老師團隊對北港的貢獻非常大,尤其是關於義民廟的整理,讓許多人第一次真正了解義民廟的意義與價值,深表感謝。」
唯森紙藝卜雅涵老師也說:「很高興透過朝聖廊帶計畫介紹唯森傳統紙藝與代天宮十六神王爺,這次展出是一個讓更多人認識紙藝文化的好機會。」
最後,北港場域召集人蔡旺晉教授表示:「雲科大透過USR計畫帶領學生與地方合作,將在地文化以系統化方式整理與實踐,讓學生透過行動認識地方文化,也讓珍貴的文化資產被更多人看見。」
雲科大智地中心表示,本次於11月22日至23日在北港文化中心舉辦的年度成果展,展現多元的研究成果並與地方分享,獲得在地的肯定,也收穫未來深耕的寶貴建議。活動在凝聚地方與學校共同前行的期待中圓滿落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