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傳媒高屏新聞)【記者宋德威、陳佩琪/高雄報導】被稱為「都市之肺」的高雄柴壽山,是市民日常最常造訪的後花園。然而,看似親民的淺山,卻因通訊死角長期未改善、地形複雜以及二戰軍事遺址交錯,成為登山安全的隱憂。立法委員邱議瑩25日在立法院總質詢中,嚴正點名柴壽山多年未解的通訊問題,要求行政院及 NCC 提出具體改善時程與責任分工,並強調「人民安全不能等待」。
邱議瑩指出,柴壽山每月上山人次動輒數十萬,通訊品質卻常年不穩,部分區域甚至比深山更差。她批評 NCC 過去所稱的改善多為臨時性「通訊熱點」,並非真正補上山區死角的基地台,造成民眾與搜救隊員長期承受風險。邱議瑩要求 NCC 擴大盤查範圍,整合國防部、林業署及壽山自然公園等單位,推動基地台、低功率微型站、緊急通訊熱點等多元方案,同時兼顧二戰軍事遺址保護。
據悉,自 108 年山林解禁,加上疫情後登山熱潮興起,高雄柴壽山因鄰近市區、景緻優美而成為市民最常前往的郊山。然而原始林線錯綜複雜、岔路密布,刺藤、陡壁、毒蛇等天然風險更讓迷途與受傷事件不斷發生。多位山友實測指出,柴壽山木棧道、親民步道甚至接近市區的路段,部分電信業者訊號極弱,幾乎收不到訊號。山友直言,「連最常走的木棧道路段都沒訊號,貼再多通訊點指示牌也救不了人。」他們批評,柴壽山通訊品質長期落後,甚至不如台東南迴鐵路全線暢通。
高雄市民生醫院泌尿科主任、資深超馬跑者蔡秀男醫師表示,他在柴壽山訓練時必須隨時保持電話暢通以接收急診通知,卻發現原本有訊號的區域逐漸斷訊。他憂心:「如果有人在無訊號區受傷,黃金救援時間一過,可能無法挽回。」蔡醫師呼籲,政府應將柴壽山通訊列為公共安全優先改善項目。
柴壽山因珊瑚礁岩地形、峽谷與低窪地形,加上二戰軍事工事遺跡,確實增加基地台布建難度。然而,邱議瑩指出,文化資產保護與通訊安全並不衝突:「科技已能做到小型、隱蔽、低干擾的通訊設備,政府應兼顧文化保存與市民安全。」
除了國會監督,邱議瑩16日也親自前往柴壽山參加年度山域搜救演練,與夫婿李永得及高雄市議員陳美雅共同扮演「受困傷患」,深入原始林線,讓搜救隊員操作最貼近實戰的流程。邱議瑩表示,從等待搜救隊接觸、接受初步包紮、到被固定、以繩索護送下山,全程體驗救援工作的辛苦與專業,更堅定她推動改善通訊死角的決心:「人民安全不能等待。」
陳美雅議員則第二次參與演練,今年主動扮演「受傷的日本觀光客」,全程以日文與搜救隊互動。她說:「隊員救援速度快且專業,但通訊死角讓真實救援更辛苦。改善通訊,就是給他們最直接的支持。」
對於 NCC 過去編列的「山區通訊品質計畫」,邱議瑩批評其成果僅是短期通訊熱點,無法真正補足斷訊帶。她要求 NCC 全面盤查、整合跨部會,並督促三大電信業者在柴壽山布建低功率基地台、微型站與緊急通訊點。行政院長在質詢中也承諾,若現有設備不足,「就應該再增加」,並同意要求 NCC 加強責成業者改善。
柴壽山兼具自然、軍事遺址文化路徑、生態與戰史教育價值,是高雄城市型山林資產。然而,長期未改善的通訊死角已成為阻礙安全的最大隱憂。邱議瑩強調,她將持續追蹤改善進度,要求政府建立公開透明回報機制,直到柴壽山所有通訊死角清除,市民能真正安心登山、平安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