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傳媒雲嘉南新聞)【記者蘇榮泉/雲林報導】每年11月11日為「全國有機農業日」,象徵土地與生態的連結,今年邁入第四屆的「2025幸福島嶼」活動,從8日至9日兩天在雲林斗南之森食農教育園區盛大登場,以「We are…」為主題,融合文創市集、音樂演出、沙龍講座與手作體驗,打造兼具教育、娛樂與永續精神的農業新時代生活節,預計兩天吸引超過兩萬人參與。

雲林縣作為中部重要糧倉與農業重鎮,有機與友善耕作面積逐年增加,涵蓋稻米、蔬果、茶葉等多樣作物。斗南鎮農會近年積極推動「環境共生農業」與「食農教育在地化」,希望讓民眾在生活中理解食物背後的土地故事。今年活動在農業部農糧署中區分署指導下,集結全台青農、文創品牌與社區團隊,共同展現農業新風貌。

活動升級設置14大主題區,內容橫跨食農、文創、永續三大主軸,包括秋收農旅、鮮採番麥、野營燒烤、友善餐桌、繪本故事、沙龍講座、戶外影院與秋實音樂等,透過多元體驗展現農業生態的共榮理念,讓民眾在感受土地溫度的同時,也體驗綠色生活的實踐力。
立法委員劉建國特別出席活動,他在現場與民眾一同體驗有機採收與音樂表演,感受「幸福島嶼」的熱情氛圍。他表示:「剛聽完好樂團的演出,大家都感受到滿滿的幸福。土地不只是產地,更是我們心靈的故鄉。」

劉建國指出,活動現場可見許多新手爸媽帶著孩子體驗農事,親手採收有機玉米,這樣的教育讓孩子從小學會尊重土地與珍惜食物。長輩們也表達希望減少農藥與化肥使用,讓農作物在最自然健康的環境中成長。他特別感謝農糧署與斗南鎮農會團隊的努力,使「幸福島嶼」活動的影響力逐年擴大,期盼明年五週年能邀請全國甚至國際友人共同參與,讓雲林成為友善農業的代表舞台。
農業部農糧署署長姚士源指出,每年11月11日為「全國有機農業日」,象徵土地與生態的連結,「幸福島嶼」正是這份精神的實踐。他期望透過展演與體驗活動,讓更多人以實際行動支持有機農業,讓友善耕作成為全民的生活態度。

斗南鎮農會總幹事張燕容表示,農會長期致力推動友善環境與教育結合,今年更邀請在地農友與品牌共同參與,讓「幸福島嶼」成為農業新創的展示舞台。「消費者願意吃,農夫就願意種」,她強調,以生活方式支持農業,就是守護土地最實際的行動。
「2025幸福島嶼」以音樂、藝術與農業為語言,邀請全民走進田野,親近自然、感受土地,從體驗中學習永續精神,讓幸福從雲林出發,綻放全台。
立即加入【觀傳媒】官方帳號http://lin.ee/q2kd3ut精彩新聞不漏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