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普發現金及年金改革的虛與實

最近臺灣最受關注的一件事情之一就是普發一萬元的現金,相信有些民眾已經去網路上登記了,可能有些還在等,但是不管怎麼樣,這一次的普發一萬元現金是臺灣第二次普發現金,而且金額是最高的一次,上一次是2023年的時候普發現金是六千元,但這一次其實所謂的「普發」真的是非常的普及,普及到什麼程度呢?不只是設籍在臺灣的民眾,甚至只要是拿到居留證或永久居留的,甚至呢?連還沒出生的小孩都有權利領取!為什麼呢?因為只要是2026年4月1號到4月30號也就是明年的4月1號到4月30號出生的嬰兒都有領取的權利,也就是全台兩千三百六十萬人,每一個人都可以領到一萬元現金。

有民眾就在網路上在留言說感謝賴政府的德政才有這個一萬元的現金可以領。事實上,普發一萬元現金一開始執政的民進黨並不同意,他們認為這個會排擠到預算,甚至有違反《憲法》跟《預算法》的疑慮!最終是在藍白人數優勢的情況下才通過了修正條款,也才有普發一萬元的措施。也有人認爲,因為民進黨大罷免失敗,才沒有讓他們繼續反對普發一萬元現金,如果依照以前民進黨一貫的做法,他們認為「違憲」接著就會「釋憲」,而大法官所做出來的判決往往與執政黨及行政院的立場一致,這次是因為大法官員額不足(幾位大法官任期到了,經過兩次提名立法院都沒有通過,因而出現缺額,憲法法庭無法召開,也就無法進行「釋憲」)

除了普發一萬元,「年金改革」也是目前熱門的話題,年金改革推動至今已經將近七年,在野的國民黨團與民眾黨主張「停砍年金」,目前執政與在野正在立法院攻防角力。年金改革的對象是軍公教,民進黨的主要訴求之一是年金不改,基金會提早破產,其實「退撫基金」只是軍公教退休金來源的一部分,軍公教的雇主是政府,政府應該承擔最終的支付責任。社會本來就存在職業差異,就以軍人而言,軍人是特殊的職業,他們服役時,在部隊幾乎是24小時在營區,除了執勤時間,就是「在營休假」,「在營」算「休假」嗎?現在勞工意識抬頭,主管在下班時間透過Line要求員工做事,員工都還可以要求雇主支付加班費,如果以同樣的標準,這些退伍的軍人是不是可以要求他們以往「在營休假」(其實是隨時待命)的加班費?如果可以,應該也會是一筆龐大的數字!

因此通通有獎就是「公平」嗎?針對特定的族群,利用輿論及政治權利依照掌權者的意圖改變該族群應有的權利,就是「正義」嗎?這個問題非常值得深思!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