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從歐洲經驗看見文化資產的新可能 「柏林工業文化路徑及巴斯克工業遺產路徑探究」講座圓滿落幕

(觀傳媒大台北新聞)【記者宋德威/台北報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委託中原大學執行之臺灣文化路徑整合推動平台執行計畫(第三期)「國際交流」暨「文化路徑網絡深化國際工作坊」於2025年5月6-7日於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順利舉辦完成。工作坊邀請來自歐洲的兩位重量級講者:西班牙巴斯克工業遺產與公共工程協會主席 Javier Puertas Juez,以及柏林工業文化中心(bzi)教育部門研究員 Jula Kugler,與台灣文化路徑推動的實務工作者及相關公部門共同思考分享文化路徑網絡建置與長期運作的實務經驗,獲得參與者一致之迴響與共鳴,也針對臺灣文化路徑的五條試行路徑進行深度討論網絡建構之持續性及營運願景。

為擴大國際講者之經驗及公眾推廣效益,2位講者特別加場由台灣文化資產學會主辦、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協辦的專題講座「柏林工業文化路徑及巴斯克工業遺產路徑探究」,於8日晚間在「台北都更解壓說概念館」舉行。分享其在工業遺產保存、再利用及教育推廣的第一線經驗。現場座無虛席,來自學術界、文化資產保存實務界與一般民眾共聚一堂,反應熱烈。講座首先由 Javier Puertas Juez 介紹西班牙巴斯克工業遺產與公共工程協會的發展歷程,以及該協會在推動工業遺產保存上的策略與實踐。他指出,文化資產的保存絕非止於「保留舊物」,而是在於「價值提升(valorisation)」透過說服相關部門及文化治理機制的建立與跨領域合作,將遺產空間轉化為具有公共價值的生活場域。本次講座由台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長林曉薇教授主持,並與中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李兆翔共同擔任翻譯與補充說明,使現場觀眾能更深入理解歐洲文化資產保存與再利用的實務脈絡及政策推動影響力。

Dr. Juez 強調,該協會與歐洲工業遺產路徑(ERIH)密切合作,致力於將地方工業歷史納入更宏觀的歐洲敘事之中,並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對應,尤其強調在治理層面(governance)的策略運用。例如,透過社區參與、政府支持、產業資源整合與公共傳播,擴大遺產保存的社會影響力。分享在西班牙的三條區域路徑 (Euskadi,  Asturias,  Catalunya) 因應不同主管部門的主要發展特色及錨點。他也分享協會如何善用公共工程的歷史脈絡與空間潛力,將過去的基礎設施與工廠空間再利用為教育基地、創意工作坊及社會創新平台,成功吸引年輕世代的關注與參與。

隨後,來自德國柏林的 Jula Kugler 介紹了柏林工業文化中心(bzi)的成立背景與主要任務。bzi是柏林工業大學 (HTW Berlin) 與德國技術博物館基金會及柏林市合作成立的研究機構。致力於讓柏林的工業遺產變得可及且可利用。面對兩德統一以來的產業變遷下的工業遺產空間與冷戰記憶都市轉型,該中心以「教育」與「文化再詮釋」為主軸,作為都市計畫單位之長期諮詢單位,Kugler 分享三個典型案例,包括:啤酒工廠改建的青少年文化中心、老火車車庫(BLO)轉型的音樂與展演空間,以及Tempolhof field的機場設施再利用為休閒開放基地。她指出,這些案例的成功不僅在於建築本體的保存,而是空間如何與當代社會需求對話,並透過教育與策展機制喚起人們對城市歷史的感知與反思。她強調:「文化資產不應被封存在過去,而要成為理解現在與想像未來的媒介。」

本次專題講座不僅呈現了歐洲在工業遺產保存與治理上的進程與組織動能,也為台灣文化資產保存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林曉薇教授指出,台灣目前正面臨許多老舊空間的再利用挑戰,包括:老舊工業區、工業設施、軍事遺構及早期現代建築等,這些空間若能跳脫刻板的「文化資產」的再利用限制,進一步整合社會參與與跨域合作,將有機會轉化為更具公共意義與文化價值的場域。她補充,文化資產不只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未來社會的資源。透過政策引導、公私部門協力與教育推動,台灣也能建構更彈性及符合主體性的文化資產治理模式。

隨著講座圓滿落幕,與會者普遍反映收穫豐富。會後的交流時間中,不少參與者也針對台灣近年文化資產保存實務的瓶頸與可能性進行熱烈討論。主辦單位表示,為回應更多人對講座內容的關注,未來將整理講座精華並製作成紀錄影片上線,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國際文化資產保存的先進經驗。在快速都市發展與空間轉型的今天,文化資產不應只是歷史的背影,而應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從歐洲的實踐中,我們看到文化資產不僅能被保存,還能被活化與再創。台灣也正在重新思考文化資產在社會中的角色與價值,讓過去真正走進當代生活,成為我們共同未來的一部分。

從歐洲經驗看見文化資產的新可能 「柏林工業文化路徑及巴斯克工業遺產路徑探究」講座圓滿落幕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從歐洲經驗看見文化資產的新可能 「柏林工業文化路徑及巴斯克工業遺產路徑探究」講座圓滿落幕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台灣也正在重新思考文化資產在社會中的角色與價值,讓過去真正走進當代生活,成為我們共同未來的一部分。(圖/記者宋德威攝.2025.05.11)
從歐洲經驗看見文化資產的新可能 「柏林工業文化路徑及巴斯克工業遺產路徑探究」講座圓滿落幕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從歐洲經驗看見文化資產的新可能 「柏林工業文化路徑及巴斯克工業遺產路徑探究」講座圓滿落幕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從歐洲經驗看見文化資產的新可能 「柏林工業文化路徑及巴斯克工業遺產路徑探究」講座圓滿落幕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從歐洲經驗看見文化資產的新可能 「柏林工業文化路徑及巴斯克工業遺產路徑探究」講座圓滿落幕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從歐洲經驗看見文化資產的新可能 「柏林工業文化路徑及巴斯克工業遺產路徑探究」講座圓滿落幕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在快速都市發展與空間轉型的今天,文化資產不應只是歷史的背影,而應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從歐洲的實踐中,我們看到文化資產不僅能被保存,還能被活化與再創。台灣也正在重新思考文化資產在社會中的角色與價值,讓過去真正走進當代生活,成為我們共同未來的一部分。(圖/記者宋德威攝.2025.05.11)
從歐洲經驗看見文化資產的新可能 「柏林工業文化路徑及巴斯克工業遺產路徑探究」講座圓滿落幕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從歐洲經驗看見文化資產的新可能 「柏林工業文化路徑及巴斯克工業遺產路徑探究」講座圓滿落幕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從歐洲經驗看見文化資產的新可能 「柏林工業文化路徑及巴斯克工業遺產路徑探究」講座圓滿落幕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本次講座由台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長林曉薇教授主持,並與中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李兆翔共同擔任翻譯與補充說明,使現場觀眾能更深入理解歐洲文化資產保存與再利用的實務脈絡及政策推動影響力。現場座無虛席,來自學術界、文化資產保存實務界與一般民眾共聚一堂,反應熱烈。(圖/主辦單位提供.2025.05.11)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