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新聞)【記者陳聖璋/台南報導】行政院長蘇貞昌8日出席國立台灣文學館升格典禮,他表示,台灣文學館應以專案方式,蒐集散佚各處台灣先輩、先賢留下的許多珍貴的文獻史料,讓台灣人一代一代在這個土地奮鬥的故事能傳承下來,並運用多元管道加以推廣,讓民眾認識及前來參觀。
同時,該館也應連結國際,讓台灣人與世界談論風雅,說自己的故事,讓世人看到台灣不僅有美麗景物,還有很多了不起、有智慧、有志氣的人們在為這塊土地接續耕耘。
▲國立台灣文學館升格中央三級機構。
(圖/台南市政府提供)
蘇貞昌指出,過去台灣只有中國文學及鄉土文學,文學發展不甚蓬勃,此乃因當年統治者明瞭文學與文字的力量,一支筆勝過十萬軍,所以,他們從中國撤退到台灣後,不容許台灣人用筆書寫台灣人的感情,以及對這塊土地的堅持、用筆敘說故事、凝聚人心。當年有識之士只能在出國時,從海外購買禁書觀看,回國前並棄置國外機場。
蘇貞昌強調,文化部提出國立台灣文學館升格案時,他認為該館除了是國家的文學館,也是大家的文學館,因此不僅要升格,更要透過紙、筆,甚至是「力透紙背」的方式,並運用網路等先進科技,讓台灣人一代一代在這個土地奮鬥的故事能夠向後世傳承。
蘇貞昌希望台灣文學館升格後,除了是國家的文學館、大家的文學館,也能連結國際,讓台灣人與世界談論風雅,說自己的故事,讓世人看到台灣不僅有美麗景物,還有很多了不起、有智慧、有志氣的人們在為這塊土地接續耕耘,這才是我們的國家。
台灣文學館館長蘇碩斌表示,台文館不只是一座博物館,在典藏、研究、展覽都打好基礎之後,近年也積極拓展文學領域,例如將台灣文學外譯到各國、串連各種藝術形式的文學改編、與國內各文學館舍結盟為「文學館家族」,並且在台北都會區設置「台灣文學基地」,推動文學人的互動,三年內也將有「台北分館」成立,更加落實文學跨域的能量。
台灣文學館升格後,將著重透過多元方式打造新的展覽與流通策略,重視出版品文字內容並嘗試不同的溝通媒介,讓文學暢所欲言;「金典獎」與「台灣文學獎」革新,區分獎項、打破頒獎類別、提高得獎名額、挹注行銷資源,並改革評審制度等,推廣及鼓勵當代創作與投稿;藉由文學改編、結合表演藝術,活化文字、故事與角色,豐富IP產業源頭與發展;改善文學資料收藏彙編策略,嫁接資料庫跨平台內容,方便使用者後端運用。
當「鮮血」淪為「學分交易」- 高教崩壞的終極紅色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