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聖璋 / 台南報導】因為新冠肺炎(COVID-19)的影響,導致民眾生活習慣改變,不分老少,人人出門在外必戴口罩,連護目鏡都是防護裝備之一,長時間的佩戴口罩和護目鏡,導致耳上疼痛及臉部條狀壓痕,乃至破皮的現象越來越常見,奇美醫學中心護理師提供一些小撇步,可舒緩戴口罩的不舒服及護目鏡的壓痕。
▲鬆緊帶造成的耳上發紅破皮。
(圖/奇美醫學中心提供)
奇美醫學中心護理部傷口護理師莊玟玲表示,因為耳上與臉部的皮層較其他部位的組織薄,且臉部突出的顴骨、額頭、鼻梁,都使得耳上與臉頰的壓傷比率上升,尤其是醫護人員及皮膚脆弱的老人家。當口罩與護目鏡成為生活的必備品時,如何預防與舒緩臉部的傷害,維持俊美肌膚成為重要的課題。
若長時間配戴如口罩、護目鏡等呼吸道的防護器具恐導致傷害,醫學名詞稱為壓力性損傷(Pressure Injury;PI),簡稱壓傷。顧名思義,係壓力導致的皮膚損傷,小至疼痛不適、無法恢復的皮膚紅斑印記,大至皮層破損。因為外部壓力,阻礙(斷)皮膚組織的血液循環,當時間過久,導致皮膚缺血缺氧而傷害產生。
▲長時間戴護目鏡,額頭、臉頰出現壓痕。
(圖/奇美醫學中心提供)
依據美國國家壓瘡諮詢委員會(NPUAP)建議,骨突上的皮層受壓超過2小時,皮膚就會開始產生不適、紅斑,甚至出現與外固定物相吻合的印記或水泡、破皮。
有效舒緩臉部的不適與壓傷,得從「壓力」和「時間」來著手,尤其是移轉或降低耳部與臉部皮膚上的壓力,或者降低肌膚受壓的時間。目前市面上有許多防壓小物,也可以應用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物品來防壓,例如迴紋針加橡皮筋可以用於耳部的防壓。
▲利用迴紋針加橡皮筋,可用於耳部的防壓。
(圖/奇美醫學中心提供)
橡皮筋的材質有止滑效果,經實測的結果顯示,此方法無論從減壓面、舒適度、經濟面、防側漏,都能達標。也可改用黑色橡皮筋,搭配漂亮髮夾取代迴紋針,兼具防疫與美麗。
此外,利用紗布、人工皮、泡棉等敷料,放置在受壓點,藉由壓力的分散與轉移,也可以減少肌膚長期受壓導致的不適與破皮。
▲泡棉的剪裁依臉部面積之大小做調整。
(圖/奇美醫學中心提供)
根據NPUAP建議,敷料材質以泡棉的防壓與抗敏感的效果最佳,民眾在醫療器材行都可以選購得到。一般來說,10x10cm的敷料平均價位約在150元左右,依廠牌不同而價格略異,在敷料未髒汙潮濕的情況下,最長可以使用7天,當出現不適或防壓敷料不使用時,便可以取下。
《觀傳媒》提醒您:防範新冠肺炎,應使用肥皂勤洗手,因應三級警戒,出門務必戴上口罩!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主動通報,並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同時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也請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立即加入【觀傳媒】官方帳號http://lin.ee/q2kd3ut精彩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