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長鄭文燦今(29)日上午與經濟部長王美花及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出席「聯合抗旱會議及視察阿姆坪防淤隧道」活動。鄭文燦表示,經濟部水利署北水局以總經費約37億元,桃市府協助解決土地問題,共同合作推動「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結合輸泥管道、沖淤通道及排洪隧道等三大功能,大幅增加水庫上游陸挖、中游抽泥及抽砂、下游抽泥及水力排砂等清淤能力,工程預計今(110)年5月初貫通、12月啟用,盼達到淤泥進出平衡、確保庫容的目標,有效減緩石門水庫使用年限。
▲阿姆坪防淤隧道完工後,可提高清淤能量,延長石門水庫使用年限。
(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鄭文燦指出,因應缺水危機,去(109)年10月,中央經濟部成立「旱災中央災害應變小組」,桃市府同步成立「桃園市旱災緊急應變小組」,每週邀請中央及各相關單位與會研商水資源調度、備援及開源節流等對策,至今已召開21次抗旱應變會議,以高效率決策,提出30多種抗旱對策,有效減緩石門水庫下降速度及緩解桃園缺水問題。
鄭文燦談到,去年10月石門水庫蓄水量約41%,來到歷史新低點,桃園稻作也因此停灌2期。為了穩定供水,市府積極宣導家庭、工業節水,也推動北水南調政策,翡翠水庫系統支援板新地區每日最高可達81萬噸水,板新系統支援北桃園地區每日約20.5萬噸水,同時也完成「桃園-新竹備援管線」工程,由石門水庫跨區調度支援新竹地區每日約21萬噸水,穩定竹科工業用水,彈性調度北部水資源。
鄭文燦提及,桃園推動多項備援水源政策,包括全面啟用各工業區工業用水水井;同時多元開發民生備用水井、放流水、戰備水井等水源,並運用Qwater移動式緊急淨水設備淨化地下水水質,供次級用水使用,有效降低水耗;宣導工業用水1,000度以上的大戶,節水率須達7%;支援抽水機抽取河水,供灌桃三灌區1期稻作7,159公頃,優先取用埤塘用水,第二輪抽取老街溪跟新街溪河川水源,第三輪再使用石門水庫的水,目前供灌一切順利。
鄭文燦表示,石門水庫是桃園重要的水源,目前水庫淤積三分之一,中央和市府積極推動「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由桃市府協助土地取得、水利署興建,盼增加水庫清淤量,預計今年12月啟用後,可每年加速清除64萬立方公尺淤積及增加每秒600立方公尺排洪能力,有效延長石門水庫使用壽命,展現關鍵價值。此外,市府也與水利署合作推動「大嵙崁水與綠休閒園區計畫」,施作便於大型卡車通行的防汛道路,提高運送能力,以環環相扣的計畫推動河川整治,大幅提升防淤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