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媒體被人民唾棄 新聞何來自由?

文/ Masing Hetay馬信黑玳

過去的黨國時代,黨外人士最痛恨的就是執政當局掌控「媒體」,透過洗腦式的傳播,控制與扭曲人民對「真相」的認識。如今,政黨輪替全面執政(國民黨的大,被貼上東廠標籤的黨產會清算下,也只是徒負外表而已。)要說現今的執政黨如法炮製控制媒體,絕對也是否認到底。但「媒體」自我沉淪的往政客靠攏、毀棄自己身為第四權的良知,自甘淪為政治的打手,為自己貼上有顏色的標籤,這樣的靈魂看來也只剩下自以為是的言論「自由」而已吧?
每到選舉,宜蘭的政治人物莫不高舉「民主聖地」來自嗨,藉由媒體將此稱謂貼上唯一綠色,然後該同路人就如同嗑了興奮劑一樣,「非綠不可、逢藍必反」。雖說政黨立場是民主社會中百姓自由意志的主張,但媒體的偏好與定位,難道也可以如此毫不掩飾的「唯色是圖」嗎?新聞自由建立在「事實真相」的核心價值上,當事實的真相未明,媒體自當發揮第四權努力為人民揭露真相,但媒體記者蓄意不公布訊息來源或發佈者,面對特定司法案件,迎合競選對手的「獨家揭露」,再藉由自身慣用「疑問句作文式」的新聞標題,圖謀在話題事件上引領風向的操作,難道不是一種躲在自由底下「陰暗、見不得光」的卑劣手法嗎?選舉年往往讓國內各家新聞媒體神經亢奮,莫不以挖獨家為首要,甚至無視身為媒體工作者的良知,甘為政客利用,換取版面上討好特定族群的獨家報導,只要能打擊對手政營,無所不用其極的「疑問句新聞」充斥版面,不在乎真相與事實的釐清,這樣的媒體還有甚麼閱讀價值可言?胡建森先生(前新聞媒體工作者)的話真實解析這種手段:「查不到具體犯罪事項,卻透過媒體放話方式,以打烏賊戰、誘導抹黑甚至是政治凌遲手段打擊對手,這麼骯髒的手法,怎能讓人繼續容忍下去?」(引自臉書:https://risu.io/EWQVi)所以,這種媒體還有甚麼尊嚴?
回頭看看江聰淵的選戰,身披執政黨光復宜蘭的使命,檢視近二十餘年綠色執政的綠地變藍天,面對縣府執政上的缺失,本該是好好發揮作秀的加分題,沒想到光「高鐵設站」的議題就讓自己顏面盡失,搞得灰頭土臉!再因學校午餐廠商供餐缺失撿到槍,靠著特定媒體全力助攻,三天內發佈了六、七則電子報修理林姿妙縣長及教育處,江卻提出「談宜縣營養午餐江聰淵拋每餐提升10至15元家長負擔」已經荒唐到讓縣民匪夷所思了,如今又沾沾自喜,強出頭搶買單「宜市3高中職冷氣電費公所補助」(報載192萬可都是宜蘭市的公帑啊!),試問:有錢幫中央(國立學校本來就該歸教育部負擔校務經費)買單付冷氣費,卻又伸手向家長加收午餐錢?難道,當江市長如有機會重掌縣府,舉凡目前林姿妙縣長所有讓「人民有感」的福利政策一律「林規江不隨」?午餐要再收費嗎?讀書要再收錢嗎?這種「大房當家」的執政能力,當真是宜蘭百姓之福?至於連前任代理的師父都能出來蹭熱度搏版面,或許宜蘭的媒體記者應該回頭去深挖,當年「倒行逆施意圖廢除興中國中案」,背後有沒有圖利之處?這種過氣政客的話,實在不值得浪費新聞版面。不如來場「師徒大戰」還比較有綜藝看頭!迄今看不到吸睛的政策牛肉,不過,《廚餘桶貼江聰淵》(聯合報https://risu.io/EfW0a)這招還真的很好笑~

教育部針對媒體素養教育的期待:「讓學生、教師或國人瞭解、學習辨識媒體傳遞內容,喚起大家對數位時代下媒體素養教育之關心與重視,以期深化國人媒體素養教育知能,建構一個健康媒體社會。」這更應該是每一位媒體工作者以「無冕王」引為自勵。當個牆頭草依附政黨的媒體,不如回頭想想當年民主前輩如何爭取言論自由的血淚,任何委身成為政黨附庸的新聞與媒體人,終究還是會「樹倒狐散」,當這種媒體被人民唾棄,新聞何來自由?

(作者為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