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齡共學 揭密合歡山上蒙古包的廣播故事

81歲vs.18歲跨齡共學。央廣與中正大學共同合作導覽計畫,日前在嘉義民雄國家廣播文物館進行第一階段成果發表,用故事行銷方式創作TED創意導覽。由中正大學教授高文彬帶領不同系所40位同學,與央廣志工團進行文物館導覽培訓─擷取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系英文縮寫ACE的「A」,與廣播文物館Museum的「M」,展開為期三個月的青銀共學導覽「AM計畫」。

活動開場由教授高文彬破解行銷導覽的密技,以同理心感受參訪者的需求,藉由對談,利用品牌的故事,分享國家廣播文物館凝視80幾年來臺灣的點滴和「承載歷史」的價值觀。

活動的最高潮是國家廣播文物館內首次公開亮相的「蒙古包堡體」,這個蒙古包堡體1958年曾是合歡山上的成功堡微波站,此次活動讓學生們戴上工程帽,一同走讀「烈日寒風─工程師徐明勳的生命故事」:年輕工程師徐明勳曾駐守在山上做廣播測試、經歷玩命的滑雪訓練、嚴寒中誤飲的老鼠湯、誤打誤撞拯救美軍、國軍等等,情節緊張刺激;堡體外的歷史照片,也還原合了歡山上執行廣播訊號測試作業與雪地生活的歷史面貌。


▲合歡山成功堡蒙古包微波站現今於國家廣播文物館內,AM計畫參與者戴上工程帽,體驗民雄的烈日與合歡山上的寒風,體驗5分鐘工程師的感覺。
(圖/央廣提供)

活動尾聲,與故事中工程師有血緣關係的徐明裕也到現場與學生及志工團分享。徐明裕是文物館現今的館員,與其家族中的4位前輩,一共5人,三代都在民雄電台(國家廣播文物館的前身)服務,他們一生只把一份工作做到最好,他們的故事也令現場的學生和志工感到驚喜與感動。

教授高文彬表示,走讀中的炎熱體感,正是故事設計要傳達的精神,志工、館員在民雄的烈日與合歡山寒風中執行發廣播作業,競競業業的精神,值得同學學習。

國家廣播文物館組長黃吉祥表示,很高興能有機會在今年6月退休之前認識中正大學的同學們,一起把廣播文化的時代精神藉由創意導覽設計傳遞出去,這就是青銀共學、時代傳承的精神。

此次課程年紀最大的志工81歲,最小的志工18歲,青銀共學激盪創意火花, 60人產出6組針對樂齡族群、兒童、一般民眾的TED創意導覽,全體參加者充滿成就感與自信。參與課程的紀柔同學還幫此次的計劃設計了志工團隊「野原廣志」的名片貼紙,「野原廣志」是蠟筆小新爸爸的名字,呼應了從日治時期迄今已83年的廣播文物館歷史,也代表原野中的國家廣播文物館志工團隊專業、熱情、真誠的形象,充滿年輕人的創意與巧思,她說:「看見自己的創意實際被印刷產出,真的很有成就感。」

創意導覽將在廣播文物館5月23日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中正式登場,所有志工們都躍躍欲試,邀請有興趣的館友們追蹤國家廣播文物館Facebook,獲得國際博物館日活動的第一手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