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在家也能做X光檢查 雲林在宅急症照護創舉

在家也能做X光檢查 雲林在宅急症照護創舉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攜帶式X光機是「在宅急症照護」中的關鍵診斷設備,重量僅3.2公斤,搭配移動式支架,可輕鬆設置於不同環境與空間。(圖/記者洪佳伶翻攝)

(觀傳媒雲嘉南新聞)【記者洪佳伶/雲林報導】雲林縣在宅急症照護創新應用,導入造價百萬的攜帶式X光機,為縣內首例獲核能安全委員會核准、可合法用於病患家中及機構內的便攜診斷設備。其重量僅3.2公斤,搭配移動式支架使用,容易設置於各種地形及地點,提升急症辨識速度。縣長張麗善強調,這項原須於醫院完成的影像檢查,如今也能在家進行,堪稱一大創舉。

張麗善表示,雲林縣面臨超高齡社會與醫療照護資源不足、分布不均的困境,為因應高齡社會挑戰並精進照護政策,縣府積極超前部署,導入科技輔具與創新制度,打造更貼近在地需求的照護模式,實現醫療平權的核心價值。

雲林縣一名95歲曾姓老翁,日前出現呼吸急促、發燒等症狀,但因老翁長期排斥就醫、拒絕住院,家屬焦急萬分,不知如何是好,遂向居家醫師求助。經居家醫師到府初診,懷疑是肺炎所致的急症,隨即啟動攜帶式X光機拍攝。醫師當場在家中完成胸部影像檢查,發現老翁其中一側肺部已白化且出現積水,醫療團隊立刻展開在宅急症照護療程,讓老翁安心在家中完成抗生素及氧氣治療。

曾姓老翁的家屬說,原本擔心到睡不著覺,想帶長輩至醫院就醫,但又怕他情緒失控,現在能在家中拍攝X光檢查出身體的異狀,不僅非常方便,也能馬上獲得居家醫療的適切照護,全家人都鬆了一大口氣,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心安。

在家也能做X光檢查 雲林在宅急症照護創舉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居家醫師靈活運用簡易式腳架與X光設備,迅速完成拍攝前的設置與定位。(圖/記者洪佳伶翻攝)

雲林縣政府去年起與社團法人台灣在宅醫療學會攜手合作,創全國之先首推在宅急症照護雲林加值方案。「醫療不是等病人來,而是主動走向病人」張麗善說,為實踐無圍牆醫院的藍圖,今年擴編800萬元推動醫事人員在宅急症培力、可攜設備與遠距支援等,並整合醫療網絡打造健全制度;其中,攜帶式X光機即為具體成果之一,見證了雲林縣醫療模式正從固定場域邁向彈性到宅的新階段。

衛生局長曾春美指出,此模式不僅呼應衛生福利部推動「強化社區醫療整合照護體系」及「長照2.0」政策精神,也展現地方政府在高齡化挑戰下的創新回應。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陳英詔醫師進一步表示,未來若能結合健保署在宅醫療支付制度改革,推動全國擴點與區域協調機制,可望發展成為台灣在宅急症照護的政策範本。

「在宅急症照護雲林加值方案」自首年由台大雲林分院與雲林基督教醫院成立照護小組啟動以來,現已擴展至偏遠地區,第三支共同照護小組由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主責,有效補足海線與偏鄉的醫療缺口。根據支援中心統計,今年1至6月已收治79名在宅急症照護個案,較去年半年試辦期間累計收治的44人,成長幅度達80%。

陳英詔指出,在宅醫療在日本是為「第三醫療」,發展逾數十年,成功整合社區共生與多職種協作,是雲林縣政策推動的重要借鏡。此次引進攜帶式X光機,正是借助國際經驗與科技創新,完備既有制度,展現在宅急症照護的前瞻視野與實踐力。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黃子華醫師表示,攜帶式X光機的特點包括輻射劑量低,可立即遠端傳送四肢與肺部疾病的X光影像,利於居家醫師進一步判讀,提升在宅醫療診斷效率與精準度。居家X光檢查除能節省病患及家屬奔波醫院、排隊等候的時間,也降低個案感染風險,是行動不便、高齡失能及機構住民等族群的福音。

學會也強調,台灣的在宅醫療正善用國際交流成果,強化在地急症返家照護,打造社區照護示範點。透過智慧照護工具的積極導入,讓雲林高齡長者得以在熟悉環境中,獲得即時、持續且有溫度的醫療支持,邁向全齡照護的典範。

在家也能做X光檢查 雲林在宅急症照護創舉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X光影像拍攝完成後,即時傳輸至影像感測電腦,醫師可現場判讀,迅速啟動後續治療評估。(圖/記者洪佳伶翻攝)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