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圍裡「有蟲」擾動 游氏父子的「異想世界」

如果從外觀看,很難想像傳統鄉間竹圍裡面竟然存在這麼多創意,這是游氏父子在宜蘭縣冬山鄉補城村的「有蟲」系列,從「有蟲咬木」到「有蟲咬物」,他們還要不斷的「咬」下去,咬出竹圍裡的春天。

冬山鄉補城村一處近北宜高速公路平原線的傳統竹圍內,有一家名為「有蟲咬物」的文創餐屋,年輕老闆自稱「米蟲店長」,他是年僅27歲的游承燁,大學讀的是社會公共行政學系,而且還是國立學校,然而畢業踏入職場才發現,一個月的薪水竟然只有三萬多塊,他認為這樣的待遇實在太低了,但這卻是時下大學畢業年輕人普遍的薪資水準。不甘安於現狀的游承燁,開始思索該如何走出困境。

冬山鄉補城村的這個竹圍是游承燁的老家,他們世代居住在這裡,這個竹圍與大多數宜蘭的傳統竹圍一樣,裡面幾乎全是「老屋」、「老人」,而且逐漸在凋零。不想離開宜蘭,又想闖出一片天的游承燁開始思考如何走下一步,經過一段時間思索,他決定從餐飲著手,在老家開一家餐食小屋。

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鄉下竹圍內開餐廳的確讓人覺得是「突發奇想」,此話一出也的確讓不少親朋好友嚇了一大跳,有人直呼「在這裡開餐廳是要賣給誰啊?」不過,游承燁的爸爸游武堂卻相當支持兒子的想法,因為他本身也是一個奇特的人。游武堂幾年前才從公職退下來,他擔任公務員,雖然負責的是「建管」,但對「木作」卻情有獨鍾,現在店裡面的設計都是他與兒子一起構思出來的,而他名片上的頭銜是「有蟲咬木」的木造長工,很多人在還不清楚他的身分前,都以為他是專職的「木匠」,因為製作出來的作品獨特又專業。

除了公務員具有木工專長,很多人乍聽「有蟲咬木」或「有蟲咬物」也相當不解當中意涵?游承燁說,這個名字的由來,一則是爸爸製作木作的木頭有很多都是再利用的木材,因此有被蟲咬過的痕跡,其次最重要的是爸爸的名字「武堂」與台語發音的「有蟲」一樣,所以就取了這個名字。

「有蟲咬物文創餐屋」賣的是精緻套餐與各類火鍋,他們用的火鍋湯底是以蘋果熬煮,絕對沒有添加味精,但卻非常甘甜。而食材則是來自附近長輩栽種的「無毒蔬果」,餐屋裡面擺設很多都是傳統農具的再利用,創意十足。游承燁說,餐屋已經與附近家族長輩形成一種共生關係,不但食材來自於他們,就連竹圍入口原本做為豬舍之用的老屋,經過一翻改造,化身為「有蟲柑仔店」,裡面擺設琳瑯滿目的小飾品也是鄰近長輩的傑作,而這些小飾品販售所得部分還捐給了慈善機構。

無論在傳統竹圍內設餐屋,或者利用各式既有設施展現創意,都是非常獨特,但游氏父子並不以此為滿足,不久前他們買下餐屋對面的一間老宅,游武堂現在正在進行整修,未來打算做為民宿之用。游承燁說,之後這裡除了餐飲,也將提供住宿,讓嚮往鄉間生活的民眾多一個體驗的地方,而他們最終的夢想則是希望在這裡打造一座具傳統農村風格的「有蟲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