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雲林縣清溝作戰成果亮眼    強化排水韌性降低淹水風險

雲林縣清溝作戰成果亮眼    強化排水韌性降低淹水風險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觀傳媒雲林新聞)【記者簡勇鵬/雲林報導】雲林縣政府推動「清溝大作戰」有成,今(24)日上午特別在縣府親民大廳發表成果,截至今年共完成1211公里衛生溝渠清理,清除3.56萬公噸雜物、污泥,有效降低社區淹水風險93%,同時減少惡臭、病媒孳生,讓家園保持乾淨、安全、無臭味,更朝「零淹水、零孳生源、零登革熱」的永續城市邁進。

雲林縣清溝作戰成果亮眼    強化排水韌性降低淹水風險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雲林縣自113年啟動為期三年的「清溝大作戰」,截至目前成果顯著,清溝長度突破上千公里。(圖/記者簡勇鵬攝)

因應極端氣候帶來的短延時強降雨與登革熱防治需求,雲林縣自113年啟動為期三年的「清溝大作戰」,截至目前成果顯著,清溝長度突破千公里;全縣清疏長度達1211.86公里,清除淤泥35615公噸,累計出動6524車次、動員13048人次;然這些數據顯現的成果,有效改善易淹水區排水功能,颱風豪雨過後淹水通報案件明顯減少,也讓縣民在面對極端氣候時更有安全感;可見清溝工作看似平凡,卻是防災系統中最關鍵的一環,不僅是清除淤泥,更是清除潛在風險,為每個社區築起安全防線;同時展現出雲林縣具備因應極端氣候,打造韌性排水疏洪基礎建設,也具備協助外縣市救災、復建能力。

雲林縣清溝作戰成果亮眼    強化排水韌性降低淹水風險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清溝不只是工程,更是一種社會責任;未來會持續以行動守護雲林的潔淨與韌性,讓清流常在、幸福長留(圖/記者簡勇鵬攝)

縣長張麗善指出,清溝工程雖屬隱性建設,卻是最直接守護居民生活安全的基礎建設;且面對極端氣候衝擊,水溝通暢是降低淹水的基本建設,因此縣府3年編列2.1億元經費、動用17部高壓清溝車,專攻易淹水、易孳生的高風險區域,從源頭改善社區環境品質。過去一下雨就淹水的社區,已經獲得改善,病媒孳生、衛生堪慮的「臭水溝」,也大幅獲得改善。

張麗善進一步指出,縣府將持續以「韌性永續基礎建設」為核心,逐步完成全縣易淹水及高孳生風險水溝清理,並以年度編列經費推動清溝工作。縣府會以最快速度處理髒亂、阻塞及高危險水溝,讓家園保持乾淨、安全、無臭味,更朝「零淹水、零孳生源、零登革熱」的永續城市邁進。

雲林縣清溝作戰成果亮眼    強化排水韌性降低淹水風險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全縣清疏長度達1211.86公里,清除淤泥35615公噸,累計出動6524車次、動員13048人次;其數據顯現的成果,有效改善易淹水區排水功能。(圖/記者簡勇鵬攝)

環保局長張喬維指出,社區許多衛生溝、排水溝,常被小吃店廢油、垃圾長期阻塞,造成排水不順,是淹、積水主要原因。縣府在議會支持下,連續3年每年編列7000多萬元、往年15倍預算投入「清溝大作戰」,把原本需15年才能完成的清淤量壓縮在3年內完成,確保社區安全。這項清溝任務雖然艱鉅,但透過持續大規模改善,排水效率已明顯提升。

雲林縣清溝作戰成果亮眼    強化排水韌性降低淹水風險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截至今年共完成1211公里衛生溝渠清理,清除3.56萬公噸雜物、污泥,有效降低社區淹水風險93%,同時減少惡臭、病媒孳生,讓家園保持乾淨。(圖/記者簡勇鵬攝)

張喬維表示,清溝不只是工程,更是一種社會責任;未來會持續以行動守護雲林的潔淨與韌性,讓清流常在、幸福長留;會與水利處等單位合作,導入AI監測技術,在易淹水熱點布設智慧水位辨識系統,只要水深達5至10公分,即會自動啟動淹水警示並對外通報。並搭配雨勢及地形模擬,從上游到下游預估淹水風險,提供即時預警,強化社區防災韌性,呼籲民眾共同維護溝渠潔淨,讓清溝成果長久發揮。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