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傳媒花東新聞)【記者劉百瑞/花蓮報導】花蓮縣政府教育處今(114)年持續深化原住民族文化與科學教育,並於 11 月 9 日在教育處課程發展中心舉辦「原住民族文化與科學展覽研習活動」,吸引多所國中小教師參與。此次研習以「文化 × 科學」為核心,透過部落生活經驗、資訊科技應用與科展探究能力的結合,引導教師掌握如何將傳統知識轉化為科學課程素材,提升學生科學素養與文化認同。

本次研習特別邀請太魯閣族原住民知識中心蘇浩平老師及花蓮高農林瑞祥老師授課。兩位講師從文化視角切入教學,引導教師建立具在地深度的探究觀點。
蘇浩平老師以多年科展指導經驗分享如何從部落日常、自然觀察與族群生活智慧中,萃取可驗證的研究主題。他展示學生研究作品與影片,解析從「文化概念」轉化為「科學證據」的歷程,協助教師理解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具深度與可操作性的探究問題。多位教師反映課程實務性高,讓文化不再只是背景資料,而是推動研究的重要核心。
花蓮高農林瑞祥老師則分享原住民族科展競賽的策略,包括評審指標、研究流程規畫與簡報重點等,協助教師掌握競賽方向。他強調,科展並非純技術競賽,而是學生從生活與文化出發,觀察、提出假設並驗證的綜合能力展現。
研習過程中,教師透過案例討論與經驗交流,獲得可直接應用於教室教學的指導方法,使研習兼具理論深度與實務操作性,開拓文化與科學融合的教學視野。
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擁有全國最豐富的原住民族文化,教育應從土地與生活經驗出發,讓孩子在文化自信中培養科學素養。她肯定教育處長期推動在地化教材與跨領域課程,並表示縣府將持續支持原住民族教育扎根,打造兼具科技、文化與知識傳承的學習環境。
教育處長翁書敏則指出,原民科學教育的核心不僅是科展,更包含文化理解、科技應用與跨域課程的整體建構。他期勉教師將研習成果帶回校園,讓文化真正走進課室並融入學習。
本次研習為 114 學年度推動原民科學教育的重要項目之一,期望協助教師在課程中落實文化與科學的結合,並鼓勵學生參與探究實作與科展競賽,展現族群生活智慧。未來,花蓮縣原教中心將持續推動文化教材開發、教師專業支持及部落合作課程,深化原住民族教育的厚度與永續力,讓文化在教室被看見,也在生活中持續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