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傳媒新聞)【記者宋德威、陳佩琪/高雄報導】二二八事件是臺灣社會共同的歷史傷痕,無數前輩為守護家園與親人而遭受威權迫害,生命在強權的紅筆下被迫畫下句點。然而,民主前輩的意志並未因此消失,反而如同希望的樂聲,穿越威權年代低沈的陰影,在中壢事件、橋頭事件、美麗島事件等民主運動中逐漸響亮,最終匯聚成臺灣追求自由與人權的堅定力量。
為了讓更多民眾深入理解臺灣民主化的脈絡與南部地區的歷史現場,高雄市二二八關懷協會於 9 月 28 日與 11 月 1 日,分別在高雄、岡山及台南舉辦兩場走讀活動。行程涵蓋高雄事件起源點、鼓山二路防空壕、二戰日遺坑道、高雄神社、大水塔、緝私隊(前警總)、鼓山洞、日遺淨水廠、前民防中心、柴壽山小山技師碑、哈瑪星鐵道、壽山自然國家公園管理處展館等地;並延伸至岡山228和平紀念公園、岡山教會、湯德章紀念公園、湯德章故居、楊逵文學紀念館與噍吧哖事件紀念園區。豐富的路線與現場導覽,使參與者獲益良多。
理事長王文宏表示,二二八事件的重要根源之一即源自統治者與人民之間的文化落差,文化水平偏低的統治者往往以武力與鎮壓維繫統治。2007 年行政院核定「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指出,蔣介石對 1947 年殺害逾兩萬名台灣人民負有最大責任。他強調,唯有認識自己的歷史,人民才會真正珍惜土地、捍衛自由。協會呼籲賴政府整合內政部、文化部及教育部力量,深化二二八相關教育,落實促轉條例所規範的歷史責任。
旅居海外多年的參訪者潘建宇表示,此次走讀讓他深刻感受到南部地區蘊藏的珍貴歷史資產,許多景點既具文化價值,也承載人民的生命故事。他期盼全民同心守護島嶼,讓臺灣不只是名義上的民主國家,更是實質自由、尊重與記憶共存的土地。他也感謝講師們的專業帶領,使他重新看見台灣歷史的深度與溫度。
此次走讀行程的特殊意義在於:引導民眾親自踏上歷史現場,拉近時代與記憶的距離。透過步行、觀看、聆聽與理解,參與者不只是學習「知識」,更以身體感受歷史脈動,進一步體會民主得來不易的真實重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