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即日起至12月7日舉辦「時間的樂譜—國立臺灣交響樂團80年音樂旅程」特展,展出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忘我廳將化身為NTSO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的「音樂時光隧道」,透過美學設計、影音裝置與互動資料庫,邀請民眾一窺國臺交1945年至今的音樂軌跡。今(15)日特展開幕,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長歐陽慧剛及首席客席指揮水藍等出席與會,共同見證國臺交80年的成長歷程。

文化部次長王時思表示,國臺交80年的發展歷程,也是臺灣整體音樂發展的重要縮影,從戰後重建到現代化國家的文化願景,國臺交始終在臺灣藝術史中扮演關鍵角色。王時思指出,今年亦為終戰80週年,在全球歷史脈絡回望,國臺交在戰後以音樂撫慰人心,其文化意義至今仍深具力量。特展系統性整理散落各時期的文物、史料與錄音,是臺灣藝術史的重要工程,文化部將持續支持國臺交深化推廣、培育人才、發揮文化影響力,讓音樂療癒社會、連結人心。

國臺交團長歐陽慧剛指出,今年適逢國臺交創團80週年,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資源匱乏的年代,一群音樂家以堅定信念成立臺灣第一個官方職業交響樂團,將音樂視為能陪伴社會、帶來力量的文化使命。80年來,國臺交走遍臺灣各地、深入偏鄉與山林,也踏上國際舞台,每次演出都與臺灣社會共同書寫文化篇章。歐陽慧剛強調,此次特展以5大展區重現樂團的國際巡演、社會推廣、經典影像、歷任推手與珍貴史料,入口處以千張樂譜縫製的禮服更象徵國臺交80年累積的音樂能量。國臺交不只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參與者與書寫者,回望是為了讓樂團更有力量地向前走。
國臺交首席客席指揮水藍表示,自己在21年前首次指揮國臺交時,就深深感受到樂團把音樂帶到臺灣每個角落的使命感,而這份精神深植於每一位團員的心中。水藍指出,國臺交團員對音樂的熱情,是樂團持續保持活力的關鍵。水藍強調,指揮最珍貴的就是與團員在音樂中的互動與共鳴,唯有彼此信任,才能讓「1+1大於2」的音樂力量真正發生,祝福國臺交在下一個80年,繼續把音樂帶向更多地方。

千張樂譜縫製華麗樂章 象徵臺灣之音飛向世界
一到歌劇院,即有國臺交首席客席指揮水藍的身影邀請大家走進展場,欣賞最吸睛的序幕,由時尚設計師黃秀瑾,以千張樂譜縫製的長擺禮服,樂譜層層堆疊如波紋,胸口綻放的羽翼象徵80年來臺灣之聲飛向世界,是參觀者必拍的展覽亮點。這件作品不僅是禮服,更是藝術化的「音樂雕塑」,以視覺語彙濃縮國臺交80年的音樂能量。

5大展區=一次走完80年國臺交發展史
特展共分為5大展區,系統化呈現國臺交在不同時期的文化樣貌與社會角色。「國臺交之音 如珍珠奶茶 走遍全世界」透過多媒體互動地圖呈現樂團於國際巡演的重要足跡,讓觀眾看見來自臺灣的聲音如何走向國際舞台,成為臺灣文化的代表之一;「舞台之外的風景」聚焦樂團長期投入的音樂推廣,包括深入偏鄉、山林與離島的歷程,『行動舞台車』等文化行動也在展中重現,呈現古典音樂如何在不同年代走入人們生活。

「精彩瞬間—NTSO演出影音特區」以歷史影像串起80年來的重要舞台片段,重返國臺交各年代的經典演出時刻;「樂章的舵手—歷屆音樂推手人物誌」呈現歷任團長、指揮與重要音樂推手的貢獻,描繪樂團在制度建構、藝術方向與教育推廣上的發展軌跡;「特別企劃:聲音的記憶」結合珍貴史料、影音資料與互動裝置,重現樂團的發展痕跡,觀眾可透過口述歷史訪談影片、早期錄音盤帶與珍貴樂譜資料,重新感受國臺交在臺灣音樂文化中的角色。

此外,多件具有時代意義的文物首次亮相,包括首任團長蔡繼琨及第3任團長戴粹倫的指揮棒、創團首場音樂會節目單、早期錄音盤帶與歷史照片等。文物對照展場的影像與聲音,使觀眾彷彿穿越80年時光,走進國臺交從草創到成熟的歷程。
國臺交表示,從在地深耕到國際舞台,NTSO不只是臺灣古典音樂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歷史的本體與書寫者。「時間的樂譜」特展期望透過跨域策展語彙,讓民眾看見國臺交的發展脈絡,認識國臺交在文化傳承、教育推廣與國際交流中的角色。展覽同時也象徵國臺交從1945年的文化起點邁向新的階段,並一同展望下一個時代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