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傳媒雲嘉南新聞)【記者邱嘉琪、郭政隆/嘉義市報導】過去,高海拔因氣候條件優勢,常在咖啡評鑑中脫穎而出,而中低海拔地區則因環境限制及小農經營模式,難以穩定提供高品質咖啡;農業部農業試驗所育成臺灣首個本土咖啡品種「台農1號」,具備適合中低海拔產區種植的環境適應性與穩定產量表現,在低海拔生產的生豆烘焙後,風味可達精品咖啡(SCA 82分以上)等級,且其風味獨特,具堅果香氣、溫和果酸、體脂感厚、滋味濃郁餘韻長、口感優秀,現並成功技轉業者生產繁殖。

農試所說明表示,依據農業部農業統計年報顯示,113年全臺咖啡種植面積已達1,216公頃,其中高海拔產區面積約占30%,中及低海拔產區各佔約35%,為產業平穩發展,兼顧水土保持及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具有適應臺灣風土氣候的自有品種至關重要;為改進長期以來國外引進咖啡作物在本地適應力不佳,及面臨氣候變遷挑戰下咖啡產量與品質不穩定的問題,該所育成咖啡品種「台農1號」,該品種具有植株生長強健,適合臺灣中低海拔區域栽培,產量約為國內栽培品種平均產量的1.2倍,於高海拔區域則有更佳品質表現。

農試所並指出,咖啡「台農1號」的節間短與葉片細小植株型態特性,除可做為盆栽或庭園栽培用途,其葉片富含具機能性功效的綠原酸,約為一般品種的2倍,且咖啡葉已經由衛生福利部公告為可作為食品原料,搭配該所研發的「優質咖啡葉茶製造技術」,可製造出提高綠原酸含量2-7倍的保健咖啡葉茶飲,此外,農試所也研發建立綠原酸高效專業萃取製程,較一般製程可提高5倍含量,具有提升天然、機能性原料生產效益,可應用於美容保養如面膜等護膚產品之原料供應,為咖啡農創造咖啡豆以外的第二收入,實現農業資源的全方位加值利用。

農試所也強調,全臺咖啡生豆年產量約1千公噸,產值約10億元,近年國人風行飲用咖啡,每年進口咖啡豆已超過5萬公噸,咖啡服務產業營收全年突破400億元,相較臺灣咖啡市場需求,尚有發展空間;咖啡「台農1號」目前已推廣到北臺灣至南臺灣的平地至海拔1,300公尺產區,植株具有生長力強健的優勢,提供臺灣咖啡產區三分之二比例位於中低海拔產區的種植新選擇;期盼細緻層次感的卓越風味咖啡「台農1號」,能創造正港臺灣咖啡品牌的新風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