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山裡的熊搬家了?日本「熊患」爆發 民眾夜不敢出門

山裡的熊搬家了?日本「熊患」爆發 民眾夜不敢出門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今年以來,秋田縣、岩手縣等日本東北地區出現了人與熊頻繁遭遇、攻擊事件急增的情況,已從山區延伸至市鎮及住宅區。據該國政府最新統計,自 4 月起就已逾 100 起攻擊事件、至少 12 人死亡。

1. 增長的數據與爆發事件

  • 在秋田縣,熊的目擊次數今年激增至超過 8,000 起,是往年六倍。
  • 在一宗令人震驚的案件中,一隻黑熊突破進入超市,在刺身區來回衝撞,造成兩人受傷,此前一天隔壁山區又發現一名疑因熊襲擊死亡。
  • 多個城市與山區交界的住宅區也傳出熊闖入、居民被迫夜晚待在屋內、不敢獨自出門。

2. 背後原因解析

  • 天然食物匱乏:熊主要依賴橡樹(mizunara)與山毛櫸種子為秋季積脂來源。但極端乾燥、高溫的夏季導致這些資源減少。
  • 氣候變化影響休眠:暖冬及休眠期縮短,使熊更早或更常出來活動,增加與人類接觸的機會。
  • 山村人力與人口減少:傳統獵人數量大幅下降,農村人口搬遷/高齡化嚴重,導致人類活動區域與熊活動區重疊更頻繁。

3. 政府與地方對策

  • 地方政府正加速修訂出入山林、營地、果園等的安全措施,並加強「熊遇擊避指南」的宣導。
  • 在秋田縣,縣長已正式向 日本自衛隊(Japan Self-Defense Forces)提出支援申請,用以設置箱形陷阱、協助捕捉/誘捕熊隻。
  • 獵人數量不足成為制約:日本政府近期放寬了部分熊隻撲殺的法規,但因獵人數驟減、技術傳承斷層,使實際對策執行吃力。

4. 居民自保建議

  • 避免單獨在傍晚或黎明入山,因熊在這些時間最具活動力。
  • 外出步行或山林活動時,建議攜帶鈴鐺或哨子,透過聲響提醒熊「人来訪」;同時保持團隊行動。
  • 遇見熊時:避免眼神直視、不做突然移動、慢慢往後退並保持面對熊方向,不要轉身逃跑;如被迫攻擊,建議俯臥、保護頭頸。

前瞻與建議

隨著人類居住區與熊的棲地界線日益模糊,「人熊衝突」已從偏遠山區蔓延至一般生活圈。政府與地方若僅依「撲殺」或「陷捕」為主,恐無法根本改變趨勢。專家建議應同步採取:

  • 建立更完善的熊族群監控系統(如感測器、影像偵測)
  • 重啟/支援獵人培訓與傳承機制
  • 山村地區的土地、林地管理(減少荒廢農地、清理邊緣林),提升人類居住帶與野生動物帶的「緩衝區」
  • 強化都市與郊區間的早期警報機制(如居民群組通知、熊出沒即時警報)

對於旅遊業、山林休閒活動等而言,亦務必要將「熊安全」納入風險管理的標準操作程序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