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第九屆東亞日本研究者協議會」韓國春川登場 徐興慶發表徳川慶喜與渋澤榮一思想研究

「東亞日本研究者協議會」於2016年在韓國仁川正式成立,至今已歷九屆。歷年會議分別在天津南開大學、京都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台灣大學、高麗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東京外國語大學、以及淡江大學等地輪流舉辦,形成跨越東亞日本研究的學術交流網絡,每年均有超過三百位日本研究學者與博士生參加。第九屆協議會國際會議於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假韓國翰林大學(春川)舉行,來自中、日、韓、台約340名學者與會,計發表232篇論文,透過發表與討論,促進了多元領域的人文與社會科學知識之對話與交流。

本協議會的宗旨在於:1.提升東亞日本研究的學術水準;2.推動跨越國界的日本研究之多元視角並培育年輕的研究人才;3.以學術對話促進東亞的理解、穩定與和平。今年2025年第九屆會議於韓國翰林大學舉行。徐興慶教授以台灣發起人代表的身分,在開幕中致詞,他表示:協議會以建構「開放於世界的日本研究」為宗旨,以籌設「東亞日本研究學會」為目標,期待未來能與北美的AAS(亞洲學會)、歐洲的EAJS(歐洲日本學會)相互連結,進一步拓展跨越東亞的學術與交流,進而促進亞洲與歐美的日本研究者討論與交流的平台。徐教授也說明未來的「東亞日本研究學會」將以會員制的運作模式,突破時代與區域的限制,從全球的視野思考日本研究的重要性及其普遍意義,同時致力於深化人文與社會科學的跨域對話,推動青年學者的培育與國際合作,開展「國際日本研究」的新篇章,並共同建構一個以共存、理解的學術空間。他期盼本次會議能開啟新一階段的國際對話與共同成長,深化東亞區域合作與知識共享的願景。

「第九屆東亞日本研究者協議會」韓國春川登場 徐興慶發表徳川慶喜與渋澤榮一思想研究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徐興慶教授以台灣發起人代表的身分受邀出席。

徐教授亦接受大會的邀請,以「從東亞視域看徳川慶喜與渋澤榮一的思想源流」為題進行主題演講,旨在探討德川慶喜(1837-1913)與澀澤榮一(1840-1931)之間的思想淵源,並從「水戶學」的精神脈絡中,揭示德川慶喜「大政奉還」的真正理念與歷史意義。德川幕府在執政263年之後,於1867年將大政奉還給明治朝廷,終結了日本自鎌倉時代、長達約670年的「武家政權」,不但改變日本的政治體制,更震撼了當時的國際世界。徐教授分析德川慶喜選擇和平地將政權奉還朝廷,避免內戰與西方列強干涉,使日本得以相對穩定地邁向近代化之路的理由,認為此舉象徵著幕府舊體制的落幕,更揭開近代國家誕生的序幕。

「第九屆東亞日本研究者協議會」韓國春川登場 徐興慶發表徳川慶喜與渋澤榮一思想研究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徐教授在現場演講專題「從東亞視域看徳川慶喜與渋澤榮一的思想源流」。

徐教授也論述,被譽為「日本近代化之父」的澀澤榮一與《論語》及陽明學的思想淵源,及其奮力辯解德川慶喜非為「朝敵」的經緯。指出澀澤榮一於2024年7月起,被選為日本新一萬元紙幣的肖像人物,是因其對日本近代化與經濟發展的卓越貢獻。澀澤榮一創立了日本第一國立銀行,並參與設立五百餘家企業,實踐「論語與算盤」的「道德經濟合一」理念,主張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堅守道德與社會責任。澀澤榮一除了企業經營外,亦投身教育、社會福利及國際交流事業,推動公德與實業並進,一生展現出誠信、勤勉與博愛的精神,至今仍是日本人心中理想的實業家典範。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