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傳媒雲嘉南新聞)【記者蘇榮泉/雲林報導】雲林縣政府推動地方歷史文化保存,啟動縣志與鄉鎮市志的同步編纂計畫,開啟地方文化記錄的新篇章。《雲林縣志》自110年啟動,記錄自開拓至民國112年的地理、政治、經濟、社會、教育與文化發展脈絡,成為雲林地方史研究的重要典藏文獻,也象徵雲林歷史記憶的再現與文化深耕。
《雲林縣志》全書共分9志,包括沿革、地理、政事、經濟、教育、社會、宗教、文化與人物等卷,另設卷首與卷尾,合計11卷34篇,總篇幅約710萬字。縣府邀集45位國內學者專家組成撰稿團隊,預計於115年正式出版,為雲林首部縣志,意義深遠。
縣長張麗善表示,縣府重視地方歷史的整理與文化傳承,感謝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團隊策劃推動這項歷史文化工程,不僅啟動縣志編纂,更推動「一鄉鎮一志書」政策。除北港、斗六、口湖、四湖、西螺、虎尾及古坑等7冊鄉鎮志已出版外,其餘13鄉鎮及北港鎮續修計畫皆陸續展開。縣府補助經費70%、各公所自籌30%,自113年起分階段啟動,讓全縣歷史記錄由縣志延伸至各鄉鎮,構築完整的地方文化圖譜。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指出,《雲林縣志》目前已進入期末修正階段,預計114年底完成結案文稿,115年10月正式出版。屆時將開放縣府與20鄉鎮市公所公開閱覽,邀請民眾提出意見。各鄉鎮志編纂則由專業團隊承辦,預計115至116年間全數完成,讓每一個鄉鎮的故事被記錄與看見,成為文化教育與歷史傳承的重要基石。
其中,水林鄉公所今(16)日率先舉辦《水林鄉志》編纂啟動記者會暨地方人士座談會,揭開地方志書的新篇章。活動由代理鄉長張東凱主持,縣府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社會處長林文志、村長、民代表及地方仕紳等出席,共同見證水林文化志業的重要時刻。
《水林鄉志》由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承辦,副研究員游維真率團隊執行,預計19個月完成,於116年出版。內容涵蓋自然環境、聚落變遷、人物事蹟、產業發展、藝文與宗教信仰等多面向資料,結合文獻蒐集與田野訪談,邀請鄉親提供老照片、文獻與口述資料,讓志書更具在地生命力。
雲林縣政府表示,從縣志到鄉鎮志的同步推進,是文化保存與地方凝聚的重要工程。透過全民參與與專業團隊合作,雲林將以文化為根、以歷史為基,持續書寫屬於全體縣民的共同記憶,為後世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打造「文化雲林」的歷史新頁。
立即加入【觀傳媒】官方帳號http://lin.ee/q2kd3ut精彩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