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傳媒雲嘉南新聞)【記者蘇榮泉/雲林報導】雲林縣議會第20屆第6次定期會14日邀請縣長張麗善進行施政報告。張縣長以「幸福雲林、永續上場」為主軸,全面說明縣府團隊在教育、產業、環保、社福、文化與城鄉建設等領域的施政成果,展現雲林從傳統農業縣轉型為智慧永續城市的決心與行動。
張麗善指出,根據《遠見雜誌》2025年施政滿意度調查,雲林縣首度榮獲「五星縣長」殊榮,滿意度高達72.8%,在本島十三縣市中名列第三,創下歷年最佳成績,象徵縣政轉型的成果。她強調,六年來走遍全縣二十鄉鎮,將民意化為具體行動,從教育環境改善、長照與社福擴充,到農業升級與觀光活化,穩健推動縣政。
根據《天下雜誌》城市治理調查,雲林縣進入「標竿組」並名列全國第四,教育輟學率僅0.12%、復學率達100%,長照涵蓋率逾九成,樂齡學習參與率78%,顯示雲林的治理已由硬體建設延伸至以人為本的社會品質。
在數位治理方面,雲林是全台唯一獲ICF「準智慧城市社群認證」的非六都縣市。縣府與台大雲林分院合作的「守護者聯盟」專案,以AI、5G與物聯網技術整合急救資訊,榮獲WITSA「創新醫療應用首獎」,大幅提升偏鄉急救效率。
張麗善說,縣府導入無人機與AI建立「智慧海岸保護網」,並與臺大生農學院合作設立全台首座「氣候變遷農業示範場域」,以科技協助農民對抗氣候變遷。雲林溪景觀工程榮獲「全球卓越建設獎」與「MUSE設計獎」雙金,「虎尾高鐵運動園區」及「麥寮社教園區」等工程也於國家卓越建設獎中奪七項大獎,展現永續與美學並進的建設格局。
位於高鐵行政專區的「氣候變遷調適館」為縣內首座鑽石級綠建築,融合智慧能源與環保教育功能,象徵縣府落實永續治理理念。產業方面,古坑產業加值園區將於114年9月開工,面積71公頃、創造逾百億元產值與三千個就業機會,推動雲林邁向「農工商科技城」。
此外,雲林良品品牌外銷新加坡突破1250公噸,首度進軍歐洲八國市場,產品認證達1072件。智慧農業與循環畜牧發展成果顯著,每年減少264萬噸廢水排放、節省化肥15萬包。張麗善強調:「農業是雲林的靈魂,我們讓它更聰明、更乾淨、更具國際競爭力。」
在文化推動上,北港燈會、糖都嘉年華、雲西海洋音樂季等活動屢獲國際設計獎,展現地方文化與環保融合的軟實力。今年雲林榮獲行政院金馨獎「優等獎」、「創新獎」、「故事獎」三項大獎,成為全國最大贏家,體現性別平權與包容治理成果。
自108年至114年9月底,縣府及所屬局處共獲949項獎項,其中國際獎137件、國內獎812件,印證縣政成效獲專業與民意肯定。張麗善強調,雲林將以跨域協作、數據決策與公私協力為核心,打造具韌性的地方治理模式,持續邁向永續未來。
張縣長最後也邀請全國民眾於18日至23日來雲林參加114年全國運動會,欣賞精彩競技賽事,體驗雲林的人文風情與在地美食,共同見證雲林的城市新風貌。
立即加入【觀傳媒】官方帳號http://lin.ee/q2kd3ut精彩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