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傳媒雲嘉南新聞)【記者蘇榮泉/雲林報導】一名75歲男性近半年來逐漸出現步態不穩、反應變慢,甚至沉默寡言,家人原以為只是自然老化,未特別就醫。直到症狀惡化影響日常生活,才前往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神經科檢查,結果確診為「常壓性水腦症」。醫師先進行腰椎穿刺引流腦脊髓液測試,患者行走與精神狀態明顯改善,隨後安排腰椎腹腔引流手術,術後步態穩定、失禁改善,讓家屬欣慰不已。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神經外科陳良一醫師指出,常壓性水腦症多見於60歲以上長者,典型症狀包含步態不穩、記憶力下降及排尿困難或失禁,容易被誤認為阿茲海默症或一般老化,延誤治療時機。其實這是一種可逆性失智症,若及早發現並治療,患者往往能恢復行動能力與生活品質。
診斷「常壓性水腦症」的第一步是腦部電腦斷層(CT),確認是否有腦室擴大及蛛網膜下腔不成比例擴大症候群(DESH)影像特徵。之後透過腰椎穿刺放水測試,觀察患者步態與精神狀態是否改善,以評估手術成功率。
主要治療方式為腦脊髓液分流手術。傳統可調壓式腦室-腹腔分流術需顱內植管引流,但許多長者因合併慢性病擔心手術風險而卻步。近年則有腰椎-腹腔分流術,僅需在腰椎硬脊膜腔置入導管即可,大幅降低顱內操作風險,提高治療接受度,但仍須專業評估以排除椎間盤突出或脊椎腫瘤患者。
陳良一醫師提醒,雖然常壓性水腦症無法預防,但保持健康生活習慣,如控制三高、避免菸酒、規律運動與進行認知訓練,可延緩腦部退化。家屬若發現長輩走路變慢、健忘、頻尿或失禁,應盡早帶往神經科檢查,避免誤以為只是老化而錯失治療黃金期。
立即加入【觀傳媒】官方帳號http://lin.ee/q2kd3ut精彩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