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傳媒彰化新聞)【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一碗滑溜彈牙的米苔目,成了連結大村世代的文化記憶。今(13)日,大葉大學攜手大村鄉公所舉辦體驗活動,在米香縈繞的社區活動中,大葉大學帶領大村鄉親親手製作米苔目,體驗客家米食的傳統智慧與文化溫度,讓鄉親在手作中重溫客家風味。
大葉大學執行大村鄉公所「大村有料-客家三代文化共創計畫」,攜手大村鄉加錫社區發展協會,特別舉辦「米線人生:從米粒到米苔目的一場手感旅程」活動,活動現場飄散著淡淡米香,從小孩到長者,大家一起動手擠壓米漿、攪拌米糊,在笑聲與交流中,體驗傳統米食文化,讓客家米食記憶在世代之間延續。
「這就是我阿嬤常煮給我們吃的味道!」有年輕參加者品嚐到自己親手製作的米苔目時,不禁驚呼,眼神裡帶著驚喜。活動中,不少長輩也回憶起童年農忙時期的情景:收割稻穀後,鄰里鄉親圍坐在一起,熱呼呼的米苔目一上桌,簡單卻充滿人情味。
大葉大學藥用植物與食品保健學系助理教授許文光表示,米苔目是客家飲食文化的代表,不論是農忙慰勞的鹹食,還是夏日消暑的甜品,米苔目都展現了客家人「就地取材、靈活運用」的智慧。他說:「米苔目滑溜Q彈,既能溫暖人心,也能清涼解暑,這就是客家米食的多樣魅力。」
計畫主持人、觀光休閒學系助理教授洪文仲表示,此計畫希望透過飲食文化的參與式體驗,讓文化不再只是抽象名詞,而是可以親手觸摸、口中品味的真實感受。手作過程中,不同世代彼此交流,分享對米食的記憶與情感,共同編織屬於大村的故事與味道。
大村鄉長賴志銘也特地到場與民眾同樂,他感謝大葉大學與社區合作,讓客家文化在地紮根。他強調,傳承文化的同時,也能為大村創造特色與亮點,未來將持續推動更多結合教育、社區與文化創生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