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政時報 包克明/新北報導】
2025年被聯合國譽為「國際量子科技年」,新北市政府日前舉辦全國首場「國際量子科技展」,由台灣學聯聯合台灣物理學會、香港物理學會及台灣量子電腦暨資訊科技協會共同推動,吸引五十餘所學校、逾七百名師生及多國專家學者齊聚,展現產學跨域合作能量。
展會集結台大、清大、陽明交大、成大等多所重點大學,以及羅森公司、香港星量智宇等產業夥伴,共同展示量子模擬、量子材料、量子通訊、量子感測等前沿研究成果。學生得以親身體驗最新應用,認識量子於醫療、氣候監測及運算上的潛力。
論壇亦邀集國際量子領域權威,探討技術突破與產業應用。學者普遍肯定該展會讓「艱澀的量子」變得易於理解,更帶動教育、科研與企業的深度連結。此次合作被視為推動台灣量子教育與人才培育的重要里程碑,為台灣在全球量子競爭中注入新動能。
此次展會吸引北北基桃竹五十餘所學校、逾七百名師生參與,現場互動熱烈。許多學生表示,這是他們首次親身接觸量子科技,對未來科學研究與職涯探索產生強烈興趣。
活動獲得學界肯定,讓量子不再是「艱澀名詞」。東吳大學物理系教授陳秋民指出,「許多人對量子力學望之卻步,尤其是非理工背景的學生更是難以接近。這場活動透過現場氛圍與實驗互動,讓抽象理論變得具象且有趣,極具教育意義。」
輔仁大學助理教授邱劭斌表示,「將實驗室搬進展場,把複雜的量子裝置轉化為可操作的教具,是讓學生真正理解量子科技的關鍵。這種設計非常成功,促進了師生與研究者之間的對話與連結。」
北科大助理教授鍾孟雲則強調,「在AI與量子技術快速發展下,學校教育亟需更新。透過這樣的科技展,學生不僅縮短知識落差,也更有機會了解量子在醫療、能源與資通產業的應用潛力。」
淡江大學助理教授王奕翔認為,展會對推動台灣量子教育具戰略意義,「活動不僅讓學生從化學、物理等多面向理解量子技術,也讓企業與教育者產生跨域合作火花,對國家科技政策的落實十分重要。」
據指出,本次合作不僅提升展會的學術深度與國際能見度,更成功整合教育界、產業界與學術界資源,打造兼具前瞻視野、專業深度與實務導向的人才培育模式。透過「國際量子科技展」,台灣學聯與合作單位共同為台灣量子人才儲備打下堅實基礎,讓台灣在全球量子競爭中掌握新動能,開啟量子教育與人才崛起的新里程。
更多警政時報報導
【獨家】「蘆洲驚傳槍擊」鐵灰賓士遭攔連轟數槍 車身多處彈孔擋風玻璃碎裂駕駛逃出生天
【獨家】新北中和驚傳情暴案!恐怖情人失控爆擊致女方左眼水晶體脫落幾乎失明 中和警火速拘提到案建請聲押禁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