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虎尾科技大學啟動「無人機AI賦能人才培訓計畫」 開訓典禮隆重登場

虎尾科技大學啟動「無人機AI賦能人才培訓計畫」 開訓典禮隆重登場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虎科大「無人機AI賦能人才培訓計畫」邀請虎科大校長張信良(左四)、立法委員劉建國(右三)、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陳怡帆(左二)、經濟部產發署產業政策組組長顏鳳旗(左三)、富蘭登總經理莊寬福(右一)、雷虎科技技術長楊富森(左一)及台灣永續材料科技董事長史瑞生到場見證。(圖/記者洪佳伶攝)

(觀傳媒雲嘉南新聞)【記者洪佳伶/雲林報導】為響應政府「人工智慧島」政策,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攜手經濟部「AI新秀計畫」,推動全台少見、聚焦無人機與人工智慧雙核心領域的「無人機AI賦能人才培訓計畫」,並於4日舉行開訓典禮。立法委員劉建國、行政院雲嘉南區服務中心副執行長陳怡帆、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產業政策組組長顏鳳旗、富蘭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莊寬福、雷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長楊富森、台灣永續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史瑞生等產官學界代表皆親臨現場,共同見證產學攜手培育即戰力人才。

虎科大為全台目前參與新秀計畫的四所大專校院之一,所設「無人機AI賦能學分學程」限額40名學員,自招生開跑即掀起報名熱潮,短短一個月便吸引超過150位青年報名,競爭激烈,並有26家企業開出逾60個實習職缺,加入搶才行列。顯示新世代學子對AI應用技能與跨域整合能力的重視外,也可見業界對AI技術與無人機應用專才的迫切需求與期待。

虎科大校長張信良表示,人才的養成由各部會共同合作是很好的模式,由教育部在前端從基礎教育至專業教育,再至經濟部將專業教育與未來職場銜接,相信絕對會是台灣人才培訓與就業接軌的良好模式。張校長亦提及,其於8月起續任校長,與本次開訓同步展開新階段,期盼與學員共同讓AI專業在台灣落地新局。

虎尾科技大學啟動「無人機AI賦能人才培訓計畫」 開訓典禮隆重登場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虎科大校長張信良8月起續任,與本次開訓同步展開新階段,期盼與學員共同讓AI專業在台灣落地。(圖/記者洪佳伶攝)

立法委員劉建國表示,目前AI應用非常廣泛,包含無人機、農業、醫療等等,虎尾科大在張信良校長,帶領團隊努力下,與業界交流有十分充足的經驗,期待透過虎尾科大培育,能有優秀的AI即戰力人才。他也指出,已成功爭取環球科大校地再利用,將其打造成國際級的AI人才培育基地,未來也有賴虎科大張校長及其團隊共同持續規劃與投入,讓台灣成為國際AI人才重要的基地。

行政院雲嘉南區服務中心副執行長陳怡帆表示,虎科大開訓典禮具有雙重意義,不僅強調AI智慧應用,更凸顯學校大在無人機人才培育與基地建設上的全國領先地位。同時也響應政府自去年起持續在推動的「人工智慧島」政策,期盼將AI產業化,以及產業AI化落實至地方;如何讓業界能夠銜接AI,並落實至百工百業,尤其在傳統產業的普及化,政府是相當重要的平台與樞紐。

產業政策組組長顏鳳旗表示,新秀計畫針對畢業未滿兩年的大專青年,提供全額免學費的訓練課程,並由經濟部補助最高達28萬元的學習與生活津貼。課程分為8個月專業培訓與4個月企業實習,結訓後媒合企業進用,學員與企業簽約至少服務兩年。在產官學合作推動下,虎科大「無人機AI賦能學分學程」不僅成為青年搶進AI產業的嶄新契機,也為產業提供智慧化轉型的人才補給管道。

現場企業代表也肯定虎科大在無人機與AI應用人才培育上的成效。富蘭登總經理莊寬福表示,其公司與軍方合作,在直升機、噴射機、F16戰鬥機或者是其他教練機、高教機都有涉獵,能為有志投入相關領域的學員提供發展平台與技術支援。

雷虎科技技術長楊富森指出,雷虎近年從遙控飛行轉型無人載具,積極投入無人機、無人船與未來無人車發展,並與虎科大合作成立研發中心,每年投入600萬元資源,培養AI與智慧應用人才。台灣永續材料科技董事長史瑞生則指出,發泡材料是無人機輕量化與續航力提升的關鍵,期盼透過與虎科大的產學合作,吸引更多青年投身材料力學與應用開發,一同為台灣做出有意義的貢獻。

虎科大無人機AI賦能專班課程,導入自主飛行、智慧製造、AI影像辨識與導航等關鍵技術,搭配無人多旋翼機考照實務、模組裝配、飛行控制及場域操作測試,強化學員系統整合與應用實作能力。培訓期間學員將進入嘉義亞創中心的無人機先進製造與檢測實驗室,含括AI雲端運算實驗室與無人機飛行模擬館等多元場域,並串聯虎科大智慧製造與機中心與切削中心資源,為其提供實務技術部署環境,讓培訓成果即戰即用。

虎尾科技大學啟動「無人機AI賦能人才培訓計畫」 開訓典禮隆重登場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虎科大「無人機AI賦能人才培訓計畫」開訓,產官學界攜手新秀學員,共同推動AI應用技術落地。(圖/記者洪佳伶攝)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