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政時報/王巧容 台中報導】
據統計逾6成偏鄉兒童單親或隔代含外籍配偶養育困境情況普及,家庭收入較為不穩,對標都會有86.7%與雙親同住,偏鄉兒童近38.2%為單親同住(4成),也有雙親皆未同住23.3%,合計超過(6成)父或母親不在身邊。進而了解家庭收入狀況,24.2%的偏鄉弱勢家庭(1/4)沒有穩定收入。所以不難看出一個台灣,卻有兩個世界!當都會孩子時常出遊有父母傍身與補習才藝機會時,偏鄉孩子卻在資源弱勢,陪伴空洞的狀況下長大。

有鑑於此十年前,身為<<逢甲建築小書屋>>之父「蘇泰霖」先生,懷抱深厚使命,觀察城鄉間因資源不均造成教育落差,和偏鄉孩童缺乏合理學習空間困境。號召志同道合夥伴,在台灣孤獨的山間小路上,燃起一盞盞溫暖燈火,無論風霜雨雪,期待培力續航照亮孩子們的求知之路。身為建築師的「蘇泰霖」表示:生命就像建築物從藍圖願景描繪開始,用知識扎穩地基,用創意豐富空間,用投入熱愛生命!堅信,只要能打造屬於孩子願意沉浸的閱讀啟蒙家園,夢想便能有契機生根開花。這份對教育公平的堅定及對未來社會關愛,催生了「逢甲建築小書屋」計畫。小書屋不僅是生硬的物理空間,更是親子共學、師生互助、社區匯聚愛與知識的溫馨場所,成為偏鄉教育翻轉重要關鍵與文化標誌。
過程中許多質疑,一間小書屋真能改善教育環境限制?然而,隨著天字第一號「象鼻小書屋」響應者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等公益力量參與,第一棟小書屋從平地升起,逐漸蛻變為夢想中的溫暖社群。「蘇泰霖」率領號召的小書屋團隊堅守「愛助人、愛土地、愛建築」核心理念,運用專業仔細將每座書屋設計與當地自然環境、文化底蘊和產業特質緊密結合,確保建築美觀實用且易維護基礎。無論季節變換,書屋中始終敞亮,為家庭增添期待與希望,使求知不再奢侈,而是接近都會的日常,期間最珍貴的”親子陪伴”更能成為治癒生命中一切基礎的精神滋養。
光陰冉冉,一座座小書屋開花結果。在苗栗、南投、三峽、花蓮甚至國際間,逾二十座書屋點亮偏鄉角落。每座皆著融合在地獨有特色,從農業知識到藝術創作,再到科學探索,提供孩子們多元豐富學習體驗,這些空間不僅促進學童的自主學習和思考,亦鞏固家長與社群間的助力關係。串聯增添社群間情感,使產學與企業界紛紛關注,如LG集團贈送智慧家電等…各界都盡心提升書屋質量,讓影響力擴張,如今成為社會共融議題的創研案例指標。
十周年里程碑,「蘇泰霖」懷著感恩回首,滿懷期待未來。並呼籲各界:不是看到希望才堅持,而是堅持才看到希望,誠摯邀請持續協力,攜手邁向建立小書屋持續擴展百座規模的宏願,深化陪伴與多元學習主題,將教育資源均衡公平化,使偏鄉學童提升競爭力。這不僅是一段建築與教育的整合,更是一場喚起社會關愛與真切實際的落地行動,用關愛編織出台灣下一代明亮美麗普及的未來,期許每盞小書屋之燈都將因為大家的心念,永續點亮孩子前行之路。
更多警政時報報導
【獨家】快訊!!北市文山區驚傳債務糾紛砍人!四嫌自行前往文山二分局投案 警深入追查中
【獨家有影】中泰花園黑幕(下)仗勢欺人! 住戶抗議寶佳林陳海不遵判決視司法為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