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沒護國神山靠自己!颱風逼近 火龍果果農用「上布下網」禦颱

(觀傳媒彰化新聞)【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中度颱風「丹娜絲」步步逼近台灣,中央氣象署預估今晚將登陸本島,西半部首當其衝。正值盛產期的彰化火龍果首當其害,農民陳勝得眼見心血即將成熟,卻遇天災攪局,急忙啟用自創「上布下網」特殊套袋裝置,希望守住即將採收的第一批果實。

沒護國神山靠自己!颱風逼近 火龍果果農用「上布下網」禦颱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正值火龍果產期,彰化果農陳勝得為守住收成,自創「上布下網」防颱套袋,盼降低風雨與病蟲害損。(記者陳雅芳攝)

陳勝得表示,今年火龍果品質亮眼,糖度與果型均佳,已接獲超過百箱宅配預購。由於果實尚未完全成熟,若提前採收恐影響甜度與風味,進而影響品牌信譽。「我做的是回頭客的生意,不能為了趕在颱風前採而犧牲品質。」

這也點出當前高值化農業的矛盾:市場需求高品質果品,但氣候風險卻愈發頻繁。如何在變動氣候下維持產品穩定性,是農業經營者必須面對的現實挑戰。

為因應颱風威脅,陳勝得並未採取常見的搶收策略,而是啟用自行研發的「上布下網」防護措施。這項套袋技術結合上層防水布與下層透氣網袋設計,能有效阻擋豪雨、濕氣與病菌,同時維持通風防蟲功能。「這不是套個袋子那麼簡單,是經過實地實驗、氣候觀察調整來的。」

這類創意來自農民對土地的長期觀察與累積知識,並非仰賴昂貴科技,而是可複製、可推廣的在地經驗,展現基層農業的技術韌性。

「這次沒有護國神山擋著,西部整個正面迎擊。」陳勝得分析,颱風除當前強風豪雨造成直接損失外,後續連帶影響才更令人憂心。大雨過後蝸牛暴增,加上高濕環境易引發濕腐病,果園病蟲害壓力飆升,若果實與花苞遭殃,等同整季報銷。

他指出,極端氣候正在改變農業風險模式,從以往單次災損,轉為連續型、生態型災害,農民若無法及早佈署,損失往往不僅限於一批收成,而是波及後續產期。

此次「上布下網」套袋法的成功與挑戰,也顯示農業現場充滿創新能量。然而,目前多數農民仍仰賴個人經驗,缺乏組織化與系統性防災知識的傳遞。

業界專家指出,政府與農業單位若能積極協助彙整這類創新案例,建立「小農防災知識庫」,不僅能提升整體產業面對氣候風險的韌性,也能降低農業保險與災害救助壓力。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