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傳媒編輯中心)【記者郭嘉/綜合報導】財政部宣布7月3日起將對中國大陸產製進口啤酒課徵為期4個月、稅率13.13%至64.14%的臨時反傾銷稅,引發各界高度關注。台北國際商會理事長鄧哲偉與親民黨發言人胡文琦表示,這項臨時反傾銷稅若施行,將牽動本土啤酒產業,國際品牌利益及台美日經貿關係,還會連帶影響消費者權益,與台灣整體產業競爭力。
鄧哲偉認為,這項反傾銷稅的實際對象波及在中國大陸生產、卻屬於美國與日本的國際品牌,如百威與麒麟。這兩大品牌在中國大陸設廠生產,進口到台灣,卻因產地標示而被納入反傾銷稅範圍。這種情況類似於蘋果手機、Nike球鞋等美國品牌在中國大陸製造,卻因產地而被課稅,然而,這些啤酒實屬國際大品牌,並不能單純用陸製商品看待。「這將使台灣在國際間陷入尷尬,甚至可能引發美日兩國政府的不滿,對台灣爭取美國關稅減讓、深化經貿合作產生負面影響。」
全球極少有對食品類產品課徵反傾銷稅的案例,鄧哲偉表示,消費者應享有自由選擇各種品牌的權利,高額反傾銷稅的實施,將直接推高這些國際品牌進口啤酒價格,對消費者極不公平。對於財政部選在美國即將公告對台關稅談判結果的關鍵時刻,對美國品牌課徵反傾銷稅,質疑要是美方因此不滿、對等關稅未如預期降低,台灣將承受重大外交與經貿壓力。
胡文琦表示,財政部要提升進口啤酒稅的行為極其不智。台灣啤酒產業正面臨國際貿易自由化的巨大壓力,尤其在全球多邊貿易協定如WTO、CPTPP及FTA等框架下,台灣啤酒市場勢必需要進一步開放,本土產業才能迎來轉型升級契機,片面針對特定國家或產品實施反傾銷措施,可能引發貿易報復,甚至影響台灣未來加入CPTPP等區域經貿協定的機會。
台灣啤酒產業擁有深厚的品牌價值,胡文琦認為若能善用在地原料、結合文創設計與地方特色,會更受消費者喜愛;若一味依賴關稅壁壘或行政干預,反而可能削弱產業自我升級的動能,長期下來不利於產業健康發展,呼籲財政部應懸崖勒馬,行政院更應拿出全面完整的政策,否則只會看見政府各部會的自行其是。
財政部目前僅對中國大陸產製的啤酒課徵臨時反傾銷稅,是否轉為正式課稅仍有待調查與審議,兩人呼籲財政部應審慎評估國內外各方意見,不要因為短期政策引發多重危機,審慎思考如何在保護本土產業、維護公平競爭、保障消費者權益與維持國際經貿合作間取得平衡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