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中山醫大生物科技研習營 引領高中生走入臨床、人文與解剖現場

中山醫大生物科技研習營 引領高中生走入臨床、人文與解剖現場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中山醫大校長黃建寧(前排左4)、副校長林俊哲(前排左3)與校內師長出席「2025高中生物科技研習營」,與參與的高中生合影。(圖/記者廖妙茜翻攝)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由臺中中山醫學大學暨附設醫院、臺灣醫學會與張昭鼎紀念基金會共同舉辦的「2025高中生物科技研習營-用心動手又動腦的醫學人文實踐之旅」,今(24)日於中山醫大登場,活動吸引來自全台150位高中生參與。透過臨床決策、急救實作、醫學人文與虛擬解剖四大主題,引領學生走入醫療現場,體驗醫學專業與人文關懷的真實樣貌。

本次研習營延續臺灣醫學會年會期間的青年活動傳統,由主辦單位中山醫大進一步推展醫學啟蒙與青少年科普教育。課程由該校醫學系教師與附設醫院臨床醫師親自授課,除傳授基礎醫學知識外,更強調在真實醫療情境中培養學生的同理、判斷與臨床思維。

中山醫大生物科技研習營 引領高中生走入臨床、人文與解剖現場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學生使用虛擬解剖桌,透過數位筆進行解剖操作,加深對器官位置與病理變化的理解。(圖/記者廖妙茜翻攝)

開場課程「頭殼壞去─從頭部外傷探討腦神經的奧秘」,由神經外科醫師陳建翰主講。由青少年意外死亡率最高的頭部外傷切入,延伸至腦中風、腦出血與創傷性腦損傷的急救決策為核心,引導學生模擬急診現場。從腦部影像判讀、緊急手術判斷,到與家屬溝通的實務情境,課程內容緊湊豐富,臨場感十足。

中山醫大生物科技研習營 引領高中生走入臨床、人文與解剖現場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2位學生配戴 3D 立體眼鏡,透過zSpace觀察人體構造,體驗沉浸式學習。(圖/記者廖妙茜翻攝)

接續登場的「怦然心動的心律歷程」,由心臟內科醫師莊曜聰授課。他以實際心電圖範例引導學生觀察心律變化,並結合心臟解剖與心室傳導路徑,深入淺出解析心律不整的成因與診斷邏輯。課程也融入CPR與AED的操作口訣與要領,強調臨床知識與急救實作並重。

「科技與人文的反思」則由家庭醫學科醫師林家揚從診間故事出發,探討AI輔助診斷、預測醫療等科技進展下,醫師如何在科技與人性之間取得平衡。透過家庭照護、偏鄉醫療與臨床經驗的分享,引導學生思索醫療行為背後的價值選擇。

中山醫大生物科技研習營 引領高中生走入臨床、人文與解剖現場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神經外科醫師陳建翰引導學生模擬急診情境,體驗醫療判斷與臨床溝通的挑戰。(圖/記者廖妙茜翻攝)

壓軸課程「人文與醫學科學整合的解剖─虛擬解剖桌的操作」,由解剖學科主任曾拓榮教授親自帶領。高中生們實際操作中山醫大配置的虛擬解剖桌,以及運用VR虛擬實境和AR擴增實境技術的zSpace教學設備,進行人體分層觀察與互動式學習,從頭頸到胸腹腔器官結構一覽無遺,並模擬常見病變的解剖變化,為研習營畫下精彩句點。

中山醫大校長黃建寧表示,醫學不該只是象牙塔內的專業知識,更應該是貼近人群、回應社會需求的責任。透過這場結合實務與思辨的營隊,盼能激發更多青年學子對醫療的興趣與省思,讓醫學教育的種子提早萌發。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