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傳媒彰化新聞)【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好食好事基金會推動的「食農創生計畫」今(23)日在縣定古蹟彰化市高賓閣開訓,彰化、雲林、南投共8支入選團隊齊聚一堂,開啟新一屆的地方創生旅程。基金會也同步與高賓閣、旅庫平台及三小市集簽署合作備忘錄。

今年獲選團隊中,包含如「風灣的船」這類整合型組織,結合歷屆優秀團隊資源,推出具代表性的「魚塭餐桌」體驗,展現青創新動能。縣長王惠美也肯定基金會長期投入,強調縣府也推動創生基地,協助青年在地扎根發展。
「我們相信,地方創生不應只是計畫,更是一場長期的陪伴與承諾。」好食好事基金會董事長楊瑞昌表示,基金會將企業資源轉化為在地支持的動力,持續推動品牌力、經營力、產品力與行銷力等「食農新四力」,為地方團隊提供實質支援。
自2022年起,好食好事基金會以捐助人魏應充的故鄉彰化為起點,啟動食農創生計畫,迄今已輔導20個在地團隊,遍布食農產業的各個面向,從百年醬油廠的品牌重塑、到青年返鄉創業的突破創新,無一不展現出土地的可能與熱情。
今年8組入選團隊亮點之一,為來自彰化芳苑的「風灣的船」。該團隊由10個在地青年團體組成,是歷屆首見的整合型參與者。他們不只是單一品牌,更像是一艘集合地方小農、小漁的共創之船。
頂新和德基金捐助人代表魏應充出席活動時指出,計畫的初衷就是希望協助青年返鄉、立業成家,不必再為了就業而北漂南漂。「看到年輕人從單打獨鬥,到整合成團體,甚至能自發舉辦活動、與消費者互動,這就是創生的成效。」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縣府近年積極推動地方創生政策,從空間再利用、人才回流到產業轉型,希望打造一個讓青年「願意回來、留得下來、能發展」的環境。「有這樣的平台,不但讓年輕人圓夢,也為地方注入生機。」
本屆8組入選團隊涵蓋彰化的番挖水耕農場、新和春醬油、路葡萄隧道農場、風灣的船;南投的泉發製茶廠、上安香菇農場;以及雲林的順成油廠、李記烏魚子。他們分別代表水耕農業、傳統產業轉型、生態旅遊、茶產業及魚塭文化等不同領域,在創生舞台上各自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