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十年間理工科學生人數驟減,半導體產業「缺才」成大問題。台積電處長張孟凡於國科會「2023台灣半導體產學論壇」中示警,台灣正在半導體研發的關鍵時刻,各類科技人才、尤其是博士的缺乏會嚴重動搖業界。
據《經濟日報》報導,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等科技顧問,都在呼籲「博士生需要再大幅增加」、「希望博士生早一點念完學位,早一點投入業界」。國科會主委吳政忠也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居世界尖端,不進則退,而更進一步的關鍵就是人才。
少子化影響人才根基
台積電處長張孟凡指出,受少子化影響,國內理科專業領域學生大幅下降,2012年數據統計理科生有8萬2,058人,2020年只剩6萬5,770人,減少人數達20%。理科專業生少,碩博士生也連帶稀缺,同期碩士畢業生人數從27729人降至24517人;博士畢業生從2484人降至1752人。
而台灣頂大也難逃少子化影響,台大、陽明交大、清大及成大等頂尖學府,2014年至2020年間,理工科博士畢業生人數縮水了52%,從85人跌落剩413人,而2020年台積電需求博士人才就佔179人,已近供不應求的困境。張孟凡根據現有數據推估,以台成清交四校理工科博士生人數為例,2030年可能只餘286人,屆時不只台積電面臨缺乏人才窘況,科技業更將全面進入缺才造成的研發寒冬。
理工教授、博士都缺乏
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長張耀文觀察後指出,台灣大學教授普遍低薪也對科技人才培養影響深遠。他表示,台灣的大學教授薪資待遇不如他國,以香港中文大學及台灣大學教授薪資比較,台大教授平均年薪131萬元,相較於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平均年薪657萬元,兩者相差高達5倍。
張耀文解釋,相對的低薪本就不利台灣延攬理工科的大學教授,而國內學生就讀博士意願低落,理工研究所招不到博士無法順利營運,更形成惡行循環,讓科技人才的培育環境雪上加霜。
台灣科技人才市場面臨僵局,企業要推動科技人才市場再次活躍,需要設計誘因,張孟凡表示台積電選擇積極招聘博士級員工,且博士級初始將比碩士級高二個職等,相當於縮短9到10年職場時間,期望藉由提高就職位階與福利,帶動人才市場。
瀏覽 次
這篇文章 科技業缺才恐成僵局 台積電出招望破冰 最早出現於 TechNice科技島-掌握科技與行銷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