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今年八卦山脈龍眼盛產,卻引來大量獼猴來覓食,加上豪雨攪局,收成不到2成,為了不讓家傳「焙灶」烘龍眼技術中斷,二水鄉老農民茆木聰只好到南投買龍眼回來烘焙,經過6天5夜不停火,終於烘烤出珍貴的龍眼乾,茆木聰說,「這是一種目屎流的行業」,他會堅持做到無法動為止。
▲二水鄉農民茆木聰堅持用古灶烘龍眼乾,風味特別濃郁香甜、果肉Q彈好滋味,老顧客爭相搶購。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1.09.06.)
二水七旬農民茆木聰從小跟著父親學烘焙龍眼乾,至今超過60年,他在二水鄉惠民村種有龍眼,今年上半年缺雨水,龍眼花大爆發,以為會大豐收,沒想到遇上疫情,獼猴成群下山來覓食採龍眼,不管有熟沒熟都被剝開,費力驅趕後又遇上連日豪雨侵襲,留在樹上的龍眼已不到2成。
▲烘龍眼全憑經驗控制火侯,火勢太小,果肉容易腐爛;火勢太大,龍眼會焦黑。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1.09.06.)
茆木聰說,他60年前讀小學時,就跟著父母親學習用傳統土窯灶烘烤生龍眼,將上千斤的果粒平舖在灶爐上,土窯生火後必須不間斷的以慢火烘焙,每隔一兩小時需加一次柴火,以龍眼木為柴薪,烘出來會有特殊香氣。烘龍眼全憑經驗控制火侯,火勢太小,果肉容易腐爛;火勢太大,龍眼會焦黑,每2個小時必須翻攪一次,確保龍眼平均受熱,得經歷6天5夜的監控。
▲二水鄉農民茆木聰堅持用古灶烘龍眼乾,手續繁複又「厚工」。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1.09.06.)
在二水鄉山腳路沿線,總是處處可見採龍眼、烘培龍眼的豐收景象,但茆木聰卻捨棄簡易的曬龍眼、電烤龍眼方式做成龍眼乾,原因是前者容易發霉變質,後者缺乏濃郁的龍眼香氣,因此選擇了手續繁複又「厚工」的傳統土灶烘乾法。
▲茆木聰以龍眼木烘龍眼,烘焙出來龍眼果粒,有濃郁的碳燒柴香味,風味特別濃郁香甜、果肉Q彈好滋味。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1.09.06.)
而且火侯要控制在4、50度,在煙霧迷漫又高溫炎熱的氣溫中,眼睛常被燻的淚水直流,加上汗流浹背,茆木聰笑說,這種「流目屎的行業」太辛苦,年輕人都不願意接續,未來想吃到傳統木柴煙燻燒烤的傳統龍眼乾恐怕不容易。
▲古灶烘龍眼乾,經過6天5夜不停火,終於烘烤出珍貴的龍眼乾。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1.09.06.)
茆木聰說,礙於體力及人力,每年以純手工土窯烘烤龍眼乾的數量並不多,多數都供應固定熟客,因為風味特別濃郁香甜、果肉Q彈好滋味,老顧客爭相搶購,就是要吃到傳統風味的「目屎流龍眼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