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防疫黑箱知多少?

文 / 鄭文嵐 

「國庫通黨庫」這是過去國民黨一直被人質疑的一個點,因為黨庫「麥克麥克」,所以一旦綠營完全執政,自然對這個「顯著目標」垂涎欲滴,成立一個「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的黑組織,就可凌駕監察及司法體系之上「為所欲為」,連所謂的「國民黨附隨組織」都可「任意指定」,然後打著「正義」之旗,卻行「清算」之實,這讓以前靠「錢」選舉的國民黨,在左支右絀的情況下,自然已不復昔日的風光;民進黨該是記取這樣的「教訓」,所以採「財散則民聚」的精神,充分利用國家資源來「培養」支持者,利用標案向側翼的組織「輸送」,讓許多「綠色基金會」都享受到「有錢好辦事」的好處,一些綠媒「名嘴」,更是踐踏自己的「專業與尊嚴」都在所不惜,而公然以政府預算豢養1450網軍,讓蔡英文「升級」為「四軍統帥」,也讓民進黨過去標榜「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成為一則笑話,至於新南向政策及許多外交機密預算流向,幾已成了政府「不可說」的秘密,當在野黨及輿論希望政府能滿足民眾「知的權利」,卻都被綠營以「多數暴力」所碾壓,讓兆豐案、慶富案這些數十億、數百億的「潛在弊案」就此「封存」,而且因為有蔡英文「論文門」的案例擋在前面,所有政府的「黑箱」似乎都已被綠營視為「理所當然」。

當綠營對「黑箱」所帶來的「甜頭」已食髓知味,即便在防疫這塊「人命關天」的領域,依然點滴都不放過,吹噓一年多的防疫成效,隨著「3+11」的破口而「變調」,跳過「謙卑」變成「千悲」的一場噩夢,其決策過程也遭「蓋牌」不能公開,不過這波疫情的爆發,也讓「超前部署」的這塊「遮羞布」被徹底掀開;以醫療資源而言,被賈永婕3天捐了三百多台的HFNC救命神器,而戳破政府編織的謊言,若是已「超前部署」且「資源充足」,醫院醫師何須向一個去送便當的「藝人」求援,而一台27萬元的價格,更讓政府不知要如何「跟進」,所以雖號稱「已」買了二百台,但是價格卻只能用「黑箱」來敷衍,即使被諷刺「多一個0」,也不敢「公佈」;在攻擊「普篩仔」一年多後,隨著雙北疫情的爆開,不得不鬆口要開放快篩試劑的進口,但歐美超市可輕易且便宜買到的試劑,政府卻公佈進口價超過千元,最後又被「藝人」吳宗憲踢爆,他捐了十一萬劑快篩試劑,花了三千萬元,一劑三百元不到,這又打臉了陳時中,逼得他只好改口要進口「簡易版」,真不知當初這中間的「差價」是要如何「分配」?以這二個藝人對照政府官員的作為,無怪乎網民戲稱台灣現在是「藝人會做事,官員會做秀」。

最令人痛心疾首的還是有關疫苗的購買方面,從去年底政府就搞起大內宣,怎奈一次又一次都放人民鴿子,最後又祭出「中國打壓」來替自己「解套」,對照後來政府強力為國產疫苗高端、聯亞護航一事來看,這又是一個利益更龐大的黑箱,在兩家公司股價上沖下洗的過程中,早就有人賺的盆滿缽滿,而EUA的審查更是棄當初蔡英文承諾的「國際標準」如敝屣,不惜更換審查委員也要為這二家公司「量身定做」,最後連試產良率不到二成的情況下,主管機關都還要硬掰「退貨不表示不合格」來為高端開脫,政府更向二家各「緊急採購」了五百萬劑,如此荒謬的決策,果然又是以一個大黑箱來掩蓋;相較政府對國外疫苗採購的「不積極作為」,為了「自救」的一些團體都使出渾身解數在跟國外藥廠洽購,還擺明要捐給政府「調配使用」,結果不是被「直接否決」(如孫文學校的張亞中、南投縣長林明溱、佛光山、遠東徐旭東等),就是受到「百般刁難」(如郭台銘永齡基金會、台積電、慈濟等),可笑的是等「成功簽約」後,政府又跳出來「割稻尾」,把功勞都往自己身上攬,說是政府「協助」有功,真不知採購疫苗是誰的「責任」,到底又是誰在協助誰?(不過對立陶宛「捐」區區二萬劑疫苗,綠營卻又感恩戴德大肆宣揚,還稱是「民主疫苗」,真令人啼笑皆非,不過這也坐實台灣「疫苗乞丐」的處境),最可惡的該是陳時中,當外界「詢問」政府對外採購的疫苗價格時,他竟然斥責提問的人是「居心叵測」,這種蠻橫傲慢的態度已真的「匪夷所思」。疫苗採購固然是「黑影幢幢」,連誰施打疫苗的名單也是「特權連連」,主管機關食藥署的「超編」到超過一倍以上,已明目張膽到毫不避諱的地步,至於名單當然按慣例「見不得人」;至於政府高調宣傳的各樣系統(如疾管家、實聯制等等),除了使用起來「方便性」及「安全性」頗受外界詬病外,其委外的過程與價格當然也是「不能說的秘密」,一個防疫政策,「個個是黑箱」又「處處有貓膩」,反而對民眾生命的不斷殞落無動於衷,真不明白這到底是一個如何黑心又冷血的政府。

台灣這一場疫情,綠營塑造出二尊神,一是防疫大神陳時中,一是IT大臣唐鳳,偏偏這「二尊神」近來似乎已逐漸褪色,他們主導的工作頻頻出包,最近甚且出現「彼此對打」的情況,約莫與陳時中「居心叵測說」相距沒幾天,唐鳳在以影片參與美國舉辦的AI會議中表示,台灣的數位民主是「政府對人民充分透明」,這到底誰在打臉誰?只是我懷疑:他們彼此會在乎嗎?817的政府與選民會在乎嗎?

(作者為國中退休校長)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