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一名70歲的張姓老翁,半年前因右大腿骨及髖臼痠痛,原以為是骨刺復發,逕行復健無效,最後痛到難以走路,轉往泌尿科檢查才知竟是攝護腺癌4期;經轉診到部立彰化醫院做放射線治療,癌細胞已停止擴散,疼痛也已減緩。醫師提醒中老年男性,骨頭疼痛不要大意,有可能攝護腺癌擴散到骨頭。
▲張先生右大腿骨及髖臼酸痛。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1.02.24)
衛福部彰化醫院放射腫瘤中心醫師吳俊玠表示,臨床上高達三分之一的攝護腺癌一發現就是末期,其中,有八成是骨頭轉移,年長男性千萬不要輕忽骨頭酸痛問題;吳俊玠指出,經核子骨骼掃描,張先生的癌細胞已從攝護腺擴散到右側大腿骨,進行攝護腺及骨頭的放射線治療2個月後,PSA(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攝護腺特異性抗原)從原本的31降到0.1(正常值小於4 ng/ml),顯示癌細胞受到控制,接下來還需要定期追蹤。
▲張姓老翁經轉診到部立彰化醫院做放射線治療,癌細胞已停止擴散。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1.02.24)
住在員林市的張先生表示,他在8年多前曾經因為骨刺造成大腿骨及髖臼酸痛,復健後已經不再疼痛,但半年前他再度右側酸痛,他以為骨刺復發,就近到某醫院復健科就診復健,拉腰2個月卻越來越痛,醫師開的止痛藥吃不夠還要自行到藥房買,但還是無法止痛,照X光才發現骨頭有異狀,轉泌尿科肛門指診發現攝護腺腫瘤,切片後確診為攝護腺癌,轉診到彰化醫院放射線腫瘤中心治療,治療2週後疼痛就好轉。
▲衛福部彰化醫院放射腫瘤中心醫師吳俊玠。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1.02.24)
吳俊玠表示,再進一步從國健署台灣癌症登記中心的資料來看,107年攝護腺癌在40歲以下是0個,發生率隨著年齡漸增,60歲至85歲為好發年齡,從此資料來看,40歲以下幾乎不太會發生攝護腺癌,建議40歲以上有家族史及50歲以上一般男性,每年抽血做PSA檢查。
▲吳俊玠醫師說,攝護腺癌有8成是骨頭轉移,年長男性千萬不要輕忽骨頭痠痛問題。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1.02.24)
吳俊玠說,PSA是攝護腺上皮組織分泌出來的一種醣蛋白,其數值高並不完全代表罹患攝護腺癌,也可能是攝護腺發炎或攝護腺肥大等狀況,但數值異常(PSA >4 ng/ml ),就必須做肛診或切片等其他進一步的檢查,以確定是哪一種情況,對於篩檢攝護腺癌不見得十分準確,但這是目前篩檢攝護腺癌初步最簡便的方法。
▲張先生的核子骨骼掃描照,紅圈處為癌細胞轉移到大腿骨。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1.02.24)
吳俊玠警告,攝護腺癌已成為男性10大癌症第五位,人數逐年提高,20年來已增加3倍,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臨床上常因癌細胞擴散到骨頭造成疼痛才發現,但此時往往已來到癌症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