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台中市自去年初於大甲、大安、外埔及后里地區啟動市民小巴服務,運量持續成長,尤其尖峰時段出現班班客滿盛況,連外籍老師都稱讚「有市民小巴真好!」。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市民小巴4條路線齊發,上路迄今1年半逾5萬人次搭乘,突破過去公車「進不去、站設不到」的限制,高運量顯示民眾需求高,呼籲多多利用市民小巴,實現不分城鄉,人人可享友善交通網絡的目標。
葉局長表示,市府重視偏鄉的基本民行,市民小巴行駛初期,被稱為董事長級的「黑頭車」外型讓民眾感到陌生,後來一試成主顧,轉化為受歡迎的超人氣公車,台中市為開發偏鄉交通系統,改變公共運輸的服務思維奏效,從梨山幸福巴士、小黃公車到市民小巴,一步步擴展山海交通動線,民眾外出採買、就醫、訪友到接送學生,運量大幅增加,躍升為偏鄉最強的接駁神隊友。
「市民小巴針對大眾運輸不足的偏鄉量身打造」葉局長說明,9人座巴士方便穿梭於路況狹小或公車難以設站區域,許多駕駛來自海線地區,熟悉在地環境,達成「在地就業、在地服務」雙重效益,交通局與客運業並依搭乘情形滾動式調整接駁車次,尖峰時段人數增加,調派備用車輛支援,滿足通勤、通學需求,以1條路線每月服務近700人次,4條路線至去年2月上路累計逾5萬搭乘人次。
獲金運獎偏鄉優良駕駛榮譽的市民小巴駕駛林銘彥表示,市民小巴上路後,除了當地居民搭乘,盧市長推行雙語學習城市,規劃外籍教師深化到偏鄉,有來自美國紐約、南非等國家的老師常搭乘市民小巴到校,讚許有如五星級公車,兼具機動性與便利性的友善交通。
林銘彥駕駛也分享搭車長者不僅熱情打招呼,還會分送自家種的菜與水果,農曆初一、十五或節慶到市場採買的乘客倍增,洋溢過節歡喜心情,最感動的是固定搭車的學生,到學期末會說,「謝謝叔叔,讓我每天都有車可以搭」,那一刻讓他覺得很溫暖又有成就感。
除了日常服務,市民小巴也展現高度應變能力,曾有一位女性乘客在車上突感不適,林銘彥即時通報救護車送醫,最終順利脫險,事後乘客家屬特地致謝,他說「安全送達」是大眾運輸駕駛的使命感,市民小巴常行經農田旁道路,插秧時綠意盎然、收割季節金黃稻浪,有時還見到耕耘機,在偏鄉開公車的小確幸。
「海線子弟返鄉服務特別有意義」睿奕交通董事長吳國正表示,配合交通局投入市民小巴營運,優勢是車體較小、操作靈活,能深入社區,並設有方便年長者上下車的扶手,搭配駕駛細心引導,提升高齡乘客安全與舒適度,此外,市民小巴快速與台鐵大甲站、公車站點接軌,偏鄉地區民眾可順暢銜接前往市區,轉乘更容易。
交通局提醒,包含市民小巴在內的台中市公車已全面導入悠遊卡、一卡通、愛金卡行動支付乘車碼搭乘及綁定市民限定,只要在電子支付平台綁定金融帳戶或信用卡,免去傳統實體電子票證餘額不足無法乘車的困擾,歡迎民眾多加利用,相關票證資訊可上Taichung go網站相關路線調整公告及乘車資訊可到「台中市即時公車動態資訊」網站,或到交通局官網下載「台中Go」 APP,如有問題可撥市民一碼通免費專線「1999」查詢,歡迎民眾多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