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創意動手實做 陳榮政打破學科限制力推科學教育

未來的世界變動會越來越大,既有的「知識」很快就會過期,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如何因應?從事教職工作多年的陳榮政認為,回歸人類「創造」本質,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在這個理念下,他執行「青少年創新培育計畫」,積極推動科學教育,經由他指導參加「世界青少年發明展」的作品,已有10件獲得專利。

陳榮政台中師範學院(現台中教育大學)數理教育學系畢業後,民國82年到宜蘭縣學進國小擔任教職,目前是該校負責電腦資訊的教師。除了學校的本職工作之外,陳榮政利用假日指導學生研習創新發明課程,他所推動的「青少年創新培育計畫」獲林燈文教公益基金會贊助,讓他更積極推動這項教育工作。陳榮政認為,時下教育體制採分科教學,將不同科目切開,不過,日常生活所遇到的事情,往往不是單獨一門學科可以完成,必須是很多知識與學科的整合。陳榮政說,我們雖然無法撼動目前的教育體制,但可以找到額外的方法融合學習與知識,就是這樣的理念,讓他在十年前開始利用假日推動創造發明課程。

陳榮政想要推展創造發明的科學教育,有兩個機緣,第一是他發現有些學生的能力很不錯,但卻對學校既有的社團沒興趣;第二則是自己女兒似乎缺乏自信,不願參加校內的比賽。這兩個現象讓陳榮政想創一個不一樣的社團,於是就利用假日開辦「青少年創新培育」方面的課程,除了參加比賽需自付材料費之外,上課則完全不用支付學費及材料費。

這項課程的場地目前是由朋友提供,僅付少許租金,就可以使用現場的設備。而招收學生的方式則是經由學校或老師推薦,由於考慮到教學量能還不足以應付太多學生,因此,採半公開方式。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學校的學生報名參加,目前東光、國華、羅東、復興、文化等國中都有學生參與。

陳榮政推動青少年科學教育,非常重視「想、做、寫、說」四個面向,「想」是指創意的發想,要學習如何創新發明,什麼是設計思考;「做」則是動手做作品,包括工具的使用、數位設計能力的培養;「寫」就是針對設計對象或發明撰寫說明書;「說」則為如何針對設計重點和不同對象,在最短時間內引起對方興趣並了解作品。

經由陳榮政指導參加「世界青少年發明獎」獲得前三名的作品近20件,當中更有10件取得專利。儘管參加比賽成果豐碩,但陳榮政認為,創新發明的結果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過程」。陳榮政說,未來的世界變動會很快,既有「知識」很快就會過期,必須培養年輕學子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想、做、寫、說」四個面向下,陳榮政希望進一步培養學生目標管理、進度管理、時間管理、壓力管理、情緒管理、挫折容忍、團隊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而這也是他積極推動跨學科科學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