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榮!全球首位華人 成大顏鴻森獲工程歷史學家獎

(台南新聞)【記者陳聖璋/台南報導】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名譽講座顏鴻森教授,長年致力於機構與機器設計及古機械復原設計的研究,曾發表多本英中文著作,研究成果豐碩且具開創性,榮獲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ASME)頒發2021年工程歷史學家獎(Engineer-Historian Award),為該獎項自1990年創立以來,第一位華人獲獎,同時也是亞洲首位得獎者。

既是工程又是歷史,美國工程歷史學家獎旨在表揚機械工程領域學者專家投入古機械研究且具重要創見出版者。顏鴻森表示,該獎項十分特殊,雖有些意外自己得獎,然樂於接受「工程歷史學家」這個新身分。

根據2019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張柏春所長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20世紀以來的120年間,有關古代中國機械的重要專著計有6本,包括英國知名學者李約瑟編著的科學史巨著《中國之科學與文明》,以及顏鴻森教授的《古中國失傳機械的復原設計》、《古中國書籍具插圖之機構》2 本著作。

▲顏鴻森教授發表多本有關機械歷史的英中文專著與論文。
(圖/成功大學提供)

顏鴻森專長研究「古機械復原設計」、「機構創新設計」,對復原失傳的古機械有獨到見解,多年來已發表不少有關機械歷史的英中文專著與論文。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認為,顏鴻森著作其中尤以2007年出版的《Reconstruction Design of Lost Ancient Chinese Machinery》對機械文化遺產研究影響力最為深遠。

該書發表系統化復原失傳古機械的創新方法,廣泛應用在東漢張衡侯風地動儀、北宋時期蘇頌水運儀象台、古代指南車以及古希臘知名星象觀測機構(Antikythera mechanism)等國內外著名古代機械的重現,對人類機械文明研究有重要意義。

歷時30多年,顏鴻森有系統的將古代中國會動的、失傳的重要機械逐一復原、解密,研究成果可說是「古中國失傳古機械的辭海」。

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為表彰工程歷史出版具傑出貢獻的工程師,每年向全球公開徵求工程歷史學家獎(Engineer-Historian Award)提名,由 ASME 歷史與遺產委員會(Historian and Heritage Committee)於獲提名人中選拔一位年度得獎者。

ASME 工程歷史學家獎自1990年設立以來已有29位得獎人,顏鴻森是第30位受獎人。歷年來得獎人多為歐美地區的機械工程歷史學者專家,各自在內燃機、蒸汽引擎、汽車傳動、航空機械、機器與機構、機械製造、電動機、機械力學、核能科技、機器人與冷凍空調等機械領域的歷史發展皆有重要貢獻。

ASME於2021年8月23日通知顏鴻森為年度得獎者,原訂2021年11月在年度國際機械工程大會(Internationa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ngress)公開表揚;基於疫情因素,未舉行實體頒獎典禮。2022年3月 31日,顏鴻森收到 ASME 跨海寄來的獎項證書獎牌。

機械工程學者談到自己為什麼開始投入古機械研究,卻意外具有滿滿人文浪漫情懷。顏鴻森表示,有感於高科技時代研究成果日新月異,更替頻繁,新的總是會被更新的取代。「1990 年我已獲得三次國科會(現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當時我想,接著要做什麼研究才具永世長存的價值?」

顏鴻森認為,歷史人文社會的學術成果具永世長存特質,例如吟一首詩,並不會過時;又或者老子的《道德經》被翻譯成世界各種語言成為永世流傳的經典。「希臘遠古時代認為哲學家就是熱愛知識的人,因此,人文、科技原來就是一家人。我的博士學位不叫 Doctor of Engineering,而是 Doctor of Philosophy。

「我在機械工程領域的專業研究課題為創造性機構設計,興趣研究為古機械復原設計。自 1969 年在成大求學時期就開始看古機械的書;1976 到 1980 年留學美國期間,透過閱讀西洋古科技專著,間接瞭解古中國的機械。1990 年決定投入失傳古機械的復原研究。」

如今,機械工程領域學術研究已自成一家的顏鴻森教授對學術研究的熱情持續不輟,顏鴻森教授回想,「一路走來,古機械復原設計的研究,達到成果內涵具永續性的目標,是屆齡退休、不退休的興趣研究課題。」2021 年8月顏鴻森教授退休,受聘為國立成功大學機械系名譽講座,現職大葉大學代理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