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台灣養蚵業遭中國、越南衝擊 彰雲嘉南四縣市蚵農拒絕進口

【記者蘇榮泉、蘇峰毅/雲林報導】中國蚵苗與越南蚵肉進口已嚴重衝擊台灣本土養蚵產業,立法委員蘇治芬、蔡易餘今(7日)天接受彰化、雲林、嘉義、台南等地蚵農陳情,呼籲政府禁止蚵苗、甚至成蚵進口,保障蚵農生計。兩立委也請相關單位檢討進口季節及總量,加強邊境把關查檢,也允諾爭取養蚵技術研究及人才培育經費,同時要求先減少5成進口量。教授秦宗顯指出,台灣如果沒有這項養蚵產業,台灣沿岸的水質環境只會持續惡化。

▲立委蔡易餘和蘇治芬傾聽牡蠣漁民心聲並收下陳情書。
(圖/記者蘇榮泉攝)

漁業署、國貿局、關務署、食藥署、海巡署、水試所、嘉義大學等相關單位以及專家學者,受邀與來自彰、雲、嘉、南四縣市各地的蚵農對話。蚵農們齊聲共喊,「反對蚵苗進口,救救台灣牡蠣產業;反對進口混充本土牡蠣」,表達養殖戶心聲。

雲林蚵農丁宗德指出,近年來從中國進口的蚵苗、越南進口的蚵肉對台灣養蚵產業的衝擊很大,辛苦養了一年的本土牡蠣,因價格拚不過外來牡蠣而滯銷,心血都烏友去!還有中國牡蠣肉到越南洗產地,最後甚至混充成台灣的牡蠣在市面販售。

 


▲蚵農們一致反對進口混充本土牡蠣。

(圖/記者蘇榮泉攝)

嘉義蚵農代表蔡宜珊說,希望政府能夠把關進口的數量,做好檢疫查驗。台西蚵農丁健家表示,近年來養蚵棲地的消退、破壞,外傘頂洲的消失,沙洲往海岸線後退,讓蚵農找不到可以養蚵的地方,政府要重視牡蠣產業的永續發展,除了養蚵人才、產業、養殖模式等,對於海岸的保護和管理也需要更多的努力,否則養蚵棲地消失,就沒有養蚵人家,整個產業也將崩解。

立法委員蔡易餘表示,台灣是WTO的會員國,要遵守相關的貿易規範,但他也要求漁業署要做好市場調查,跟國貿局合作,針對牡蠣進口採取必要措施以降低進口損害。由於台灣人非常喜歡吃蚵仔,如台灣本身生產量不足,則可以採季節性的進口,但進口量需有限制。對於牡蠣養殖產業所需的技術研究、人才培訓等相關經費,他當場允諾會請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協助,以利牡蠣產業專業人才的建構。


▲進口混充本土牡蠣已嚴重衝擊台灣本土養蚵產業。
(圖/記者蘇榮泉攝)

立法委員蘇治芬指出,雲林台西是台灣蚵苗的重要生產基地,占全台7到8成,台西的蚵苗賣到嘉義養成中蚵,然後再到台南二次放養、育肥,形成整個養蚵產業鏈。從蚵串、蚵苗、剖蚵、賣蚵,還有鮮蚵料理等等,養活了一大群人,養蚵產業不只要保護,而且要永續經營,「我一定站在蚵農這邊,極力保護蚵產業!」


▲立委蔡易餘和蘇治芬將針對牡蠣進口採取必要措施以降低進口損害。
(圖/記者蘇榮泉攝)

根據關務署的報告,我國一年進口冷藏的蚵肉有1100餘公噸,冷凍蚵肉為800多公噸,總共2000公噸的進口量不是小數目,許多蚵農懷疑其中有中國牡蠣到越南洗產地後混充進口,蘇治芬請關務署、食藥署加強邊境把關以及產地標章查驗,並要求漁業署和財政部協調,第一階段先減少五成的牡蠣進口量,來保護本土蚵農。

業者和消費者擔心的國外進口蚵肉混充台灣蚵仔,食安署說明除了邊境會嚴加審查,後端消費市場的抽查也會要求縣市衛生局要多加抽查。蚵農則要求政府相關單位,要做好蚵仔產地標示,讓消費者好分辨台灣與非台灣的蚵仔。

▲教授秦宗顯指台灣的牡蠣產業是必要存在的,因為牡蠣產業可以幫助淨化環境,不然沿岸的水質環境只會持續惡化。
(圖/記者蘇榮泉攝)

嘉義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秦宗顯指出,台灣的牡蠣產業是必要存在的,因為牡蠣產業可以幫助淨化環境,如果沒有這一項產業,台灣沿岸的水質環境只會持續惡化,至於進口蚵苗要不要禁止也是需要思考的。而關於牡蠣三倍體的養殖技術適不適合在台灣開發,台灣曾派員到法國考察,也有人嘗試飼養但卻一直無法成立,可能是環境、管理等等的問題都需要整合,當然最主要還是不希望養蚵產業消失。

當有一天您吃到台灣美食蚵仔煎的蚵仔不是台灣產的,不知消費者會作何感想?

立即加入【觀傳媒】官方帳號http://lin.ee/q2kd3ut精彩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