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雲嘉南區大腸直腸癌發生率第一名 聽聽醫師怎麼說

大腸直腸癌已連續13年成為國人年癌症發生率的第1名。據2020年由健保資料庫整理出的「大腸直腸癌治療地圖」,雲嘉南區的大腸直腸癌發生率是北北基宜金馬、桃竹苗、中彰投、雲嘉南、高屏澎、花東等,6區中的第1名。

安南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醫師吳嘉倫提醒國人,尤其是南部鄉親,一定要做好大腸直腸癌的預防與治療。

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手術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療方式,吳嘉倫指出,隨著科技及技術的進步,大腸直腸癌的手術方式,近幾年也由傳統剖腹手術進展到腹腔鏡微創手術。

雲嘉南區大腸直腸癌發生率第一名 聽聽醫師怎麼說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安南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醫師嘉倫提醒國人,一定要做好大腸直腸癌的預防與治療。
(圖/安南醫院)

吳嘉倫強調,微創手術最主要的優點是「傷口小」,從原先約20至30公分縮小至約5公分,術後的疼痛因傷口小,因而較傳統剖腹手術小了許多,術後可較早下床活動,對於腸道功能的復元、肺功能的恢復都有幫助。

大腸癌病患存活關鍵在於愈早發現預後愈好,吳嘉倫說,零期的大腸癌治癒率幾乎是100%,第一期在術後也有90~95%的5年存活率,對於許多因恐懼被開膛剖腹,而拒絕治療的病患而言,微創手術的接受度相對較高,能幫助病患勇敢接受治療。

除了傷口較傳統剖腹手術小之外,微創手術還有另一個好處,即是提供手術醫師更佳的手術視野,吳嘉倫表示,傳統手術完全依靠手術醫師的雙眼視力,而微創手術則是利用鏡頭置入患者的腹腔內,將腹腔內的情況傳送至高解析度的螢幕上。

不只解析度佳,也將腹腔內的影像放大數倍,手術醫師藉由螢幕上的影像開刀,看得更清楚,對於腹腔內淋巴節的清除、血管神經的保留之效果,都較傳統剖腹手術為佳,而患者的手術後存活率、功能的保留皆有加分,而這些也都有文獻的佐證。

微創手術之螢幕就如同手機的螢幕,隨著科技的進步越做越先進,吳嘉倫說,安南醫院除了原有的高解析度螢幕(Full HD),近期亦購置新的3D影像手術系統,將原本腹腔內的影像用3D影像呈現至螢幕上,對於淋巴、血管、神經的呈現又更清楚。

吳嘉倫強調,手術視野提升之後,對大腸直腸癌手術治療就能達到更好的效果,除了提升淋巴結的廓清率,更可降低血管及神經的傷害,為手術更加分。

民眾若對此項手術有疑問,可至大腸直腸外科門診,並與專科醫師討論,更進一步瞭解3D影像手術系統,安南醫院希冀引進這項手術系統後,能為民眾提供更完善的醫療品質。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