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白葉枯病秈稻新品種 水稻台中秈199號亮麗登場

【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米飯界的新星!台中區農改場與菲律賓國際稻米研究所(IRRI)合作,育成耐熱又自帶白葉枯病抗病基因的「台中秈199號」新品種米,7月初通過命名審查,將開始在北彰化產區進一步推廣,農改場場長李紅曦說,歷經9年培育,終於成功培育可以取代歷時40餘年惟不抗白葉枯病的慣行品種台中秈10號。

▲台中秈199號具白葉枯病優良抗性,田間稻株健康。
(圖/記者陳雅芳翻攝,2021.07.25)

台中秈10號米屬軟秈稻,因口感不輸梗稻,天生抗稻熱病、產量又豐,在稻米界長紅40年,彰化縣鹿港、秀水與花壇等鄉鎮都有大面積栽培,卻因抵抗力日漸下降,飽受病蟲害困擾,除了褐飛蝨「蝨燒」危害,二期作又因氣候溼熱、颱風與東北季風等侵害,好發白葉枯病,大大降低稻農栽培意願。

▲台中秈10號(右)則無此現象,白葉枯病病斑顯著擴散。
(圖/記者陳雅芳翻攝,2021.07.25)

台中區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吳以健表示,農改場首度與國際合作引進抗白葉枯病水稻品系,2012年開始與台中秈10號雜交,經過不斷的培育、選種,並應用分子標誌技術,確認後代內含有3個抗病基因DNA,完成新米種選育。不僅維持台中秈10號的豐產、優良食味、抗稻熱病,對白葉枯病也具優良抗性,可節省農民用藥,更具環境栽培韌性。

▲台中秈199號白米(上排)與慣行軟秈品種台中秈10號(下排)比較,米粒透明度佳,心腹背白較少,外觀品質良好。
(圖/記者陳雅芳翻攝,2021.07.25)

吳以健表示,「台中秈199號」是計畫終極目標,也是場內第1個與國際合作、並以分子技術輔助育成的抗病秈稻新品米,豐產、食味優良,且米質、外觀均更勝一籌,晶瑩剔透、米心幾乎無腹白;未來將優先在北彰化秈稻最大產區進行試作、推廣。由於農民不需大幅調整原有田間管理方式,盼藉此增加二期作栽培面積,並帶動擴展一期作面積,逐漸取代台中秈10號。

▲台中秈199號(左)葉片在接種白葉枯病菌液後,引發過敏性反應形成黑色保護層防止病菌蔓延。
(圖/記者陳雅芳翻攝,2021.07.25)

臺灣二期作由於颱風或東北季風侵襲,白葉枯病病菌容易由稻株被風襲的傷口入侵,秈稻品種的發病尤為顯著,因而降低農民二期作栽培秈稻的意願。為提高秈稻品種的抗病性,臺中場執行與IRRI的國際合作計畫,引入抗病品系,於101年將含有3個抗病基因Xa4、Xa7、Xa21堆疊的IRBB62品系與秈稻慣行品種台中秈10號進行雜交,並以分子標誌輔助育種技術確認雜交後代業已導入該3個抗病基因,再經多年各項性狀的篩選,在眾多品系中選定中秈育062039號,於7月初完成命名審查並命名為台中秈199號。

▲水稻台中秈199號新品種命名審查會因應疫情改為視訊方式進行。
(圖/記者陳雅芳翻攝,2021.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