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吹草動】防疫是否有成 不能自我感覺良好

文/蔡孟峰

第75屆世界衛生大會(WHA)將於22日舉行,台灣從2017年起已經連續5年未獲邀參與,除了台灣議題仍然受到關注以外,國際和台灣疫情發展也必然會受到公評,但是連挺台灣重獲世衛觀察員的美國,4月底迄今仍然將台灣列入「不要旅行」的第3級別警示名單,顯然台灣疫情現狀並不被看好。

但是陳時中5月14日投書「華盛頓觀察家報」中提到,「當各國忙於因應疫情時,台灣防疫成就廣受國際肯定。」顯然是自我感覺良好,明明疫情發展的程度已經紙包不住火還欲蓋彌彰,英國媒體也警告台灣今年夏季前恐引爆前所未見的死亡率,指揮中心卻視若無睹。

陳時中在投書內容上引述,截至5月10日,台灣僅39萬多例確診,931例死亡,2021年經濟成長率達6.45%。事實上自5月10日當天開始一周內,每天確診人數曲線天天上揚,從5萬升至9萬多例,其中14日台灣單日確診數還登上「全球第1」,累計疫情以來已經有超過百萬例確診、超過1千2百人死亡,明明百業蕭條又如何有經濟成長率,陳時中的說法根本是隱匿實情。

世界衛生大會的台灣議題,台灣自2017年以後在舉行之前就一直爭取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但是否排入議程又要經過總務委員會討論,台灣一直分別由官方與民間向各會員國爭取支持,今年更有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擬定策略協助台灣重獲世界衛生組織觀察員地位法案」,支持台灣參與,看似更為有利。

世界仍持續面臨疫情威脅,台灣防疫是否真正有成,數據以外,還要看對內是人民的真實感受,對外則是國際的評價,要獲得國際普遍支持,並不是用文字和數字美化就可以粉飾太平,就能夠改變國際對台灣防疫的觀感,即使是大外宣也要據實以報,這也才符合WHO防疫零缺口的願景。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