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吹草動】疫苗還沒上飛機 讓大家望梅止渴

疫情指揮中心13日無預警宣布開放18歲到49歲民眾參與第三輪疫苗施打意願登記,但是疫苗的到貨日期都還未定,政府卻能夠拿著台積電與鴻海已經向上海復星醫藥購得疫苗為由,有別於過去隱匿的作法,大動作搶先昭告天下,作法上也備受爭議。

從去年政府計畫向國際採購疫苗開始,原先行政院長蘇貞昌和指揮官陳時中在立法院答詢時,曾經公開採購的對象及進度細節,但今年疫情突然爆發,疫苗又姍姍來遲以後,陳時中就一改過去的態度,不管立委或記者會的提問一概三緘其口,他的理由是只要疫苗還沒上飛機,都會有各種不確定性,其中原因大都是推稱怕會有「外力干擾」,言下之意都甩鍋給大陸。

日本與美國陸續捐贈了幾批,分別是由日、美兩國官方公開宣布後,台灣外交部駐外單位也很快就出現許多版本的內幕說法,表功不言可喻。11日台積電與鴻海成功採購1千萬劑BNT疫苗,還是上海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在11日先行公布簽署了銷售的協議文件,而採購方不論鴻海、台積電或委託的裕利醫藥,除了郭台銘在臉書發文講述心路歷程以外,都未公開宣布採購過程。

尤其台積電與鴻海向復星醫藥成功採購以後,就連和衛福部疾管署簽署「捐贈契約」,也是11日深夜「閉門」舉行,並未有公開儀式或通知媒體,箇中原因應該也是希望降低兩岸的政治敏感因素。但反而是行政院12日舉行記者會大肆宣布這項消息,而且13日就突然開放18歲以上民眾意願登記,這對於陳時中歷來堅稱只要疫苗還沒上飛機,都會有各種不確定性的保守說法,大相逕庭。

鴻海與台積電以民間企業取得政府授權文件,主要也是尊重國際商業代理的規範,成功簽署了疫苗銷售協議,打破指揮中心曾經堅稱國際疫苗大廠都必須與政府往來的說法,大陸官方在這宗商業交易中也並未出面阻擋,但是在此疫情緊張之際,疫苗的覆蓋率還遠遠不足,採購疫苗既然是政府的責任和義務,政府更沒有理由可以再推託,責無旁貸要盡快取得已經預購到的疫苗,才能穩定民心。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