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p你的同理心在那裡?

文/鄭舜元

《孟子•離婁篇下》:「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形容為政者應有仁愛、慈悲的胸懷關懷人民痴苦,即「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是所謂「同理心」,即所謂感同身受。

日前國民黨、民眾黨批評,賴副總統於萬里老家造勢,提及老家房子遭人指控違建,數度哽咽?對此,賴副回應,「他是看到老師、同學、親朋好友等,感動而流下眼淚,不是為房子的緣故」。然而,個人認為回應非關鍵因素,當下賴副可能因連想昔日家境清寒、兩歲時父親死於工作意外,全家生計全靠母親做好幾份零工撐起,將他們六個兄弟姊妹扶養長大,想到母親的堅強與含辛茹苦,「歹命囝仔」觸景傷情所至。此情此景只有類似情形的人方能感受。

筆者小時家境三級貧戶,租住豬舍改建為家,求學時常因註冊費遲繳或繳不出遭老師處罰、國小未畢業就急於想當學徒賺錢貼補家用,1958年一首孤女的願望最為寫實,所幸政府推動9 年國教,國中期間每學期450元採分期繳交,畢業進入士校,減輕家裡負擔,感謝軍中收容。因此當電視畫面出現那一幕,類似的我,眼淚奪眶而出,感同身受才有如此反應,認定這才是賴副哽咽流淚真正原因。

然而,柯p卻酸賴是在「羞愧哭」,更嗆:要去賴清德老家辦直播,讓他哭得更大聲、館長對賴批評哭三小等缺乏同理心的言論。柯p没有同理心的行為,若以國際政治學者華茲(Kenneth Waltz)所說行為者的觀念、意見、主張要須經過個人、國家、國際等三個分析層次才會定型。依本理論做為檢視即可了解柯p言論與行為並不奇怪,完全符合學者的分析與論點。因為個人層次中決策者常受包括人格特質、出身訓練、決策風格與其早期個人的生活背景及家庭環境有關連,這些因素將影響個人涉外決策的形成。柯p父母親知識水準高、家庭小康(或富有),生活在這種環境,以及當時領有教育補助費家庭和學生及官二代、富二代長大的孩子是無法理解與感受「歹命囝仔」成長過程的。一個對貧窮家庭與弱勢族群缺乏仁愛、慈悲胸懷及同理心的人,未來制訂政策想貼近民意,幫助年輕人是「無可能的代誌」。

當前社會面臨高房價、低薪資、教育與年輕人對未來的茫然等等問題,期待政府協助解決。面對當前國家與社會的挑戰,選擇國家領導人時人民更要慎重,應將被選人有關的人格特質、出身訓練、決策風格,甚至心理狀態等做為評估考量。選對的人使其有機會制定政策推行方案為國為民造福,如此才是國家之幸,人民之福。

(作者鄭舜元為前國防大學戰爭學院戰略教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