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傳媒桃竹苗新聞)【記者曾平/桃園報導】近日有民眾發現,在桃園市一些交通繁忙的路口,時常會看到一群人手持PDA、對著路口標誌與周邊設施比對紀錄,好像在「抓寶」。細問之下才知道,這其實是桃園市警察局正在進行的交通事故防制現地會勘。為了降低交通事故與傷亡,桃警以更積極、更精準的方式全面檢視事故熱點、研析風險因子,並與工程單位合作提出改善措施,期望讓每一處路口都更安全。
以往只有死亡車禍會立即進行會勘,但市府團隊意識到,許多重大傷害事故其實也可能在後續導致死亡,因此桃警決定採取更前瞻的作法。透過行政協助,請消防局提供救護檢傷分級資訊,再由交通警察大隊比對,針對可能有「死亡風險」的事故,比照死亡案件同樣辦理即時會勘。換言之,只要事故可能造成重傷或危及生命,桃警就不會放過任何改善機會。
自114年1月至9月30日止,桃警共篩選出48條重點路段、115個事故熱點,由各分局邀集路權單位、交通工程單位及專家學者一同到場檢視。自114年9月起試辦首期半年作業,目前已全數完成會勘,共提出48項交通工程改善建議,內容涵蓋標線重繪、號誌調整、改善視距、增設警示設施等,並持續追蹤後續改善與成效。
這些用心並非沒有成果。根據交通部公布資料,114年1至8月間「交通事故30日內死亡人數」為149人,較去年同期減少43人,降幅達22.4%,在六都之中名列第一;行人死亡人數則從去年同期的31人減至22人,減幅29%;酒駕死亡人數更降至9人,較去年同期減少5人,降幅達35.7%。這些數字背後,正是桃園市在交通工程、執法與教育面向的共同努力成果。
交通警察大隊表示,接下來將持續深化會勘制度,並以多元數據分析作為決策基礎,包括事故熱點大數據、事故型態、道路設計、號誌配置等,搭配基層第一線觀察與專家意見,逐案提出具體改善方針。預計將持續推動的措施包含:標線重繪、調整車道配置、增設行人庇護島、導入標線型綠鋪人行道、強化科技執法、改善照明與號誌視認性等。桃警強調,交通安全沒有終點,需要透過滾動式檢討、不斷微調,才能為市民打造更安全的用路環境。
交通警察大隊長李維振提醒,天氣轉涼後,大家常會與親友享用燒酒雞、薑母鴨、羊肉爐等含酒料理,但這些食物中的酒精會使血液酒精濃度提升,導致不知不覺涉及酒駕風險。他強調:「開車不喝酒、喝酒找代駕」不是口號,而是保護自己與他人的基本原則。李維振並指出,將持續針對超速、酒駕、闖紅燈、未停讓行人等重大違規加強取締,近期更鎖定「車不停讓行人」、「行人違規」、「無照駕駛」等容易造成事故的行為全面強化執法。期盼大家共同遵守交通規則,讓桃園的路更安全、夜更安心。(圖/警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