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可愛不是理由、棄養是殘忍 動保團體吶喊:請對生命負責

可愛不是理由、棄養是殘忍 動保團體吶喊:請對生命負責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台灣街頭流浪貓問題日益嚴重,據動保團體統計,全台估計有超過20萬隻流浪貓在街頭求生。由於母貓一年最多可繁殖三胎、每胎平均誕下三到五隻小貓,若未有效進行絕育控制,數量將呈指數型暴增。動保人士呼籲,民眾應以「領養代替購買」、「不棄養」為核心觀念,共同減少街貓的無止境繁殖與痛苦。

流浪貓繁殖力驚人 街頭生態失衡

根據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測資料,母貓約4到6個月大就能懷孕,平均懷孕期僅兩個月,哺乳期結束後又能再次受孕。一年下來,若沒有絕育措施,一隻母貓及其後代在七年內可能繁衍出上萬隻貓。這種「雪球式繁殖」造成社區環境衛生問題,也讓野生鳥類、松鼠等原生生態遭受威脅。

動保團體推TNR 減少街貓痛苦

多個動保組織正推動「TNR」(Trap-Neuter-Return,捕捉、絕育、回放)計畫,透過志工捕捉街貓後送至合作獸醫院進行結紮,再原地放回。台灣愛貓協會理事長陳怡安表示:「結紮是控制族群最人道、最有效的方式。若能搭配社區餵養管理與民眾教育,就能讓街貓穩定生活,減少繁殖壓力。」

她也指出,目前最大困境在於資金與人力不足。許多民間團體依靠募款進行手術與照護,若政府能建立穩定補助機制,TNR效率將大幅提升。

棄養成主因 愛心需有責任

根據動保署資料,近年流浪貓來源中,有近六成為「被棄養」或「走失未尋回」。不少飼主在初期因貓咪可愛而衝動飼養,卻因搬家、懷孕或經濟壓力而放棄。台北市動保處呼籲,飼主在領養前應充分考慮生活穩定性與長期照護責任,並建議以「認養契約」明確權責。

領養代替購買 從教育做起

動保團體也指出,教育是解決流浪貓危機的根本之道。若能從學校及社區推廣「尊重生命」理念,讓下一代了解飼養動物的責任,就能逐步改善棄養文化。

「一個小小的行動,就能改變許多貓的一生。」志工林小姐說,她在每次送養會都提醒民眾:「領養是一輩子的承諾,不是三分鐘熱度。」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