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西門子攜手海納德深耕臺灣碳管理市場 「西碳跡」閃耀國際智慧能源周

西門子攜手海納德深耕臺灣碳管理市場 「西碳跡」閃耀國際智慧能源周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圖:海納德、西門子、四方維、宇宙之星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圖/海納德提供)

(記者張耀元報導)

當 2025 年國際智慧能源周的聚光燈照亮臺北南港展覽館時,一場跨越企業邊界的綠色合作成為全場焦點 —— 全球工業巨頭西門子與臺灣本土企業海納德聯手推出的「西碳跡」碳管理解決方案,以其 「AI 驅動全流程、當地語系化精准落地」的獨特優勢,讓在場近百名企業家與專家眼前一亮。這場合作的起點,並非冰冷的商業談判桌,而是深圳一間飄著咖啡香氣的會客室裡,一次關於 「如何幫臺灣中小企業渡過碳合規難關」的深度對話。

「當時西門子的碳管理專家沒有先推銷系統,反而問我『臺灣中小回收廠最頭疼的是運費、電費還是人力』,這個問題一下子擊中了行業痛點。」海納德董事長楊豐銘回憶起 2024 年初的那次會面,仍清晰記得咖啡杯上氤氳的熱氣與雙方眼神裡的共鳴。彼時,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即將全面生效,臺灣近萬家中小企業面臨 「碳資料算不清、合規跟不上」的困境,而西門子雖手握先進的碳管理軟體,卻苦於不熟悉臺灣產業的「在地密碼」—從傳統製造業的生產流程到中小企業的成本敏感點,都需要「接地氣」的解決方案。

西門子攜手海納德深耕臺灣碳管理市場 「西碳跡」閃耀國際智慧能源周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圖:海納德董事長楊豐銘。(圖/海納德提供)

正是這份 「以客戶痛點為核心」的共識,讓兩大企業從理念契合走向實際合作。經過近一年的磨合,西門子打造的「西碳跡」解決方案在本次能源周正式亮相:通過AI演算法自動採集生產環節的能耗資料,對接臺灣環保署的碳排放因數資料庫,不僅能即時生成符合國際標準的碳足跡報告,還能針對不同行業給出定制化減碳建議。

在現場演示中,一套針對電子回收廠的方案讓觀眾驚歎不已—系統僅用 30 分鐘就完成了某工廠過去3個月的碳核算,且誤差率低於2%,而傳統人工核算至少需要 3 天。

「這不是簡單的『軟體輸出』,而是『技術 + 當地語系化』的深度融合。西門子中國區高管在現場表示,選擇海納德作為臺灣地區獨家合作夥伴,正是看中其對本土產業的深刻理解——海納德團隊不僅走訪了臺灣200多家中小企業,還聯合清華大學、成功大學的專家制定了「臺灣製造業碳核算指南」,讓西門子技術真正 「落地而不水土不服」。

西門子攜手海納德深耕臺灣碳管理市場 「西碳跡」閃耀國際智慧能源周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圖:西門子代表現場解說西探跡技術應用。(圖/海納德提供)

展會期間,不少中小企業主圍著展臺諮詢。「我們是做金屬回收的,以前算碳全靠估,現在有了這套系統,終於能清楚知道每一步的碳排放了!」一位元來自高雄的廠商拿著演示報告興奮地說。據瞭解,目前已有 50 多家臺灣企業與雙方達成合作意向,涵蓋電子、化工、回收等多個領域。

從深圳咖啡室的理念碰撞到國際能源周的高光時刻,西門子與海納德的合作不僅為臺灣企業應對全球碳合規提供了「金鑰匙」,更開創了 「國際技術 + 本土服務」的綠色合作新模式。正如楊豐銘在發佈會結尾所說:「減碳不是孤軍奮戰,而是一場需要攜手前行的馬拉松,我們很高興能成為連接國際技術與臺灣產業的橋樑。」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