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小事.盡在觀傳媒

雲林禁廚餘養豬六年成果顯著 南亞「雲溉肥」成永續循環典範

雲林禁廚餘養豬六年成果顯著 南亞「雲溉肥」成永續循環典範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縣長張麗善建請中央全面禁止廚餘養豬並打造全循環零廢棄養豬產業。(圖/記者蘇榮泉翻攝)

(觀傳媒雲嘉南新聞)【記者蘇榮泉/雲林報導】非洲豬瘟疫情再度引發養豬業高度警戒,雲林縣長張麗善28日於議會定期會中強烈呼籲中央政府,為從根本杜絕疫情傳播,應全面禁止廚餘養豬,並參考雲林縣與南亞塑膠合作的模式,補助全國各縣市設置廚餘資源化處理場,以堆肥取代高溫蒸煮、焚化或掩埋,實現廚餘再利用與防疫兼顧的雙重目標。

雲林禁廚餘養豬六年成果顯著 南亞「雲溉肥」成永續循環典範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縣長張麗善等人參觀南亞廚餘處理廠,統計至114年9月止,南亞公司已收受處理約5萬6,000公噸廚餘。(圖/記者蘇榮泉攝)

張麗善指出,中央遲未宣布永久禁廚餘養豬,主要顧慮廚餘去化問題。她強調,109年中央曾為開放含瘦肉精豬肉進口編列100億元基金,現今面對非洲豬瘟威脅,更應補助地方建設廚餘資源化處理場,每座成本約2至5億元,但若有一頭豬感染,影響的產業鏈總產值高達2000億元,防疫投資刻不容緩。

她表示,雲林縣身為全台養豬重鎮,早於107年12月率先全面禁止廚餘養豬,有效防堵疫情。若中央願意展現決心,雲林樂於安排各縣市參訪南亞處理廠,實地觀摩雲林成功推動的「雲溉肥」循環利用模式。

雲林禁廚餘養豬六年成果顯著 南亞「雲溉肥」成永續循環典範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回收後的廚餘經破碎、脫水再送至南亞公司製成「雲溉肥」,成功將廚餘轉化為有機肥料。(圖/記者蘇榮泉攝)

張麗善說,廚餘高溫蒸煮若未達90度以上,無法徹底殺菌,部分業者可能偷工減料,導致防疫漏洞。她建議中央推動每縣市至少設一座廚餘回收處理廠,建立全台一致的防疫機制。

雲林縣環保局表示,雲林每日約產生30公噸廚餘,縣府自107年起禁止廚餘養豬,並積極推動生熟廚餘分類與回收,回收後的廚餘經破碎、脫水再送至南亞公司製成「雲溉肥」,成功將廚餘轉化為有機肥料。截至114年9月止,南亞公司已處理約5萬6,000公噸廚餘,製成31萬6,360包(20公斤裝)「雲溉肥」,提供社區、學校及農民使用。

雲林禁廚餘養豬六年成果顯著 南亞「雲溉肥」成永續循環典範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回收後的廚餘經破碎、脫水再送至南亞公司製成「雲溉肥」,成功將廚餘轉化為有機肥料。(圖/記者蘇榮泉攝)

環保局指出,近期國內再度出現非洲豬瘟案例,農業部與環境部正緊急協調廚餘去化問題。雲林的資源化政策成效顯著,除榮獲112年政府服務獎、113年國家永續發展獎外,南亞處理場更以「雲溉肥」循環利用模式,獲頒113年國家永續發展獎肯定。

雲林禁廚餘養豬六年成果顯著 南亞「雲溉肥」成永續循環典範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張麗善在議會中提及豬肉禁宰令解除後,若市場供應增加,中央應仿效花生等作物的保價收購機制,建立豬肉保價措施,協調加工與冷凍業者大量採購。(圖/記者蘇榮泉翻攝)

此外,張麗善在議會中也提及,豬肉禁宰令解除後,若市場供應增加,中央應仿效花生等作物的保價收購機制,建立豬肉保價措施,協調加工與冷凍業者大量採購,以保障養豬農權益。

立即加入【觀傳媒】官方帳號http://lin.ee/q2kd3ut精彩新聞不漏接!

分享這篇內容:

閱讀更多